“程总,又没有其他人,您就不用和我客气了。私下叫我小陈就行。”

    程建华听得眼皮一直跳。

    研究一途,达者为先。陈帆虽然年纪小,但给航空基地带来的,是他们努力研发20年都难以企及的新技术。

    “咳咳咳,那,陈帆同志……关心一下,你大学报了哪里?水木还是京平大学?或者华科大?”

    程建华盯着航空基地距离这些学校的公里数。

    因为录取结果已经确定,现在也没什么好隐瞒。陈帆如实告知说:

    “都不是。”

    程建华表示心碎。他还指望着陈帆周末放假能来基地里指点一番呢。

    “那你去哪里了?”

    “东山大学奥沙瓦联合理学院。”

    程建华:“……”

    这学校距离京平可有点远,哪怕乘坐高铁,周末回来至少得5个小时。看来周末时候找不到这小子了。

    不过,他没有想通陈帆报那么远做什么,而且还报了个联合学院?

    东山大学在国内排名第9,但联合学院却是独立排名的,综合实力已经到20开外了。

    京平、水木、华科……哪个学校的数学和物理系,都至少在华国内排名顶尖,陈帆为什么没有选择这些?

    “行,行吧……”

    但录取结果已经出来了,而且确实也是陈帆自己的选择。那就没办法了,程建华调侃着说:

    “你也真是……报学校还报那么偏。那好好念书吧,争取在本科阶段,整出点‘拿得出手’的研究成果。”

    程建华说的“拿得出手”,不是讽刺的意思。

    其实,之前陈帆上交给航空基地的元件和发动机设计图纸,还有动力操纵系统的设计……随便摆出来一个都足够他毕业了。

    但这些东西对华国的安全来说更为重要,在大局面前考虑,陈帆已经成为了“不公布的发明人”。

    陈帆回答:

    “好好好,借您老吉言。”

    陈帆报的是材料化学,这个专业出成果的概率不小。就算成果不显着,论文浑水摸鱼的同志都不在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