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爷那小心翼翼的劲儿,像捧着什么宝贝,嘴里还念叨着:“这咋好,这咋好……”

    这边正热乎着,3楼的退休老师张大妈买菜回来了。

    张大妈一头齐耳短发,黑白相间,身上穿着朴素的碎花布衫,袖口微微挽起。

    推着自行车的张大妈,脸上带着和善的笑容,眼睛里透着股子热心肠的光亮。

    她一眼瞅见顾启峰他们,眼睛一亮,那股子热情劲儿就像点燃的小火苗:

    “哟,小顾、大个,又来卖货啦,我来给你们搭把手。”

    说着,就把手里的菜往旁边自行车车筐里一放,双手拢在嘴边,扯着嗓子喊起来:

    “小区的街坊邻居们,快下楼看看啊,小顾他们的菜新鲜着呢,都是刚从地里摘的、市场进的好货,价格也公道,快来挑挑啊!”

    声音在小区里回荡,不一会儿,就围过来好些人。

    在那个信息传播还靠口口相传的年代,张大妈这一嗓子,就是最有力的 “广告”。

    张大妈热情地帮着大个卖货,完全像是自己的“生意”一般。

    只见她拿起一棵白菜,轻轻拍了拍,白菜帮子发出清脆的声响:

    “大伙瞧瞧,这白菜可嫩了,帮子脆生生的,叶儿绿莹莹的,炒着吃,随便放点盐和蒜末,那香味能飘满楼道;包饺子更是一绝,包出来的饺子馅汁水足,咬一口,满嘴留香。”

    一位大妈凑过来问:“张姐,这白菜多少钱一斤啊?”

    张大妈转头看向顾启峰:“小顾,这白菜啥价?”

    顾启峰笑着回答:“大妈,这白菜一毛五一斤,保证实惠。”

    那大妈微微皱眉:“能不能再便宜点啊,小顾,咱都是老街坊了。”

    顾启峰面露难色,挠挠头:“大妈,真不能再低了。之前一毛的白菜,已经进不来货了。我这进价就不低,还得算上运费啥的,咱这都是小本生意,就挣个辛苦钱。您看我和大个这一大早天还没亮就去挑货拉货,就盼着能给大伙带点新鲜实惠的,这成本真降不下来啦。”

    周围人听了,有的点头,有的还在小声议论。

    八十年代,大家手头都不宽裕,买东西难免要精打细算,可小商贩们也同样有着自己的艰辛。

    顾启峰则在一旁算账,脑子转得飞快,眼睛扫过秤砣、账本,嘴里念念有数。只见他手指在算盘上噼里啪啦地拨弄着,进行着数据核算。不一会儿的功夫,额头上也沁出细密的汗珠。

    大个收钱也收得利落,手心里的钞票被汗水微微浸湿,却丝毫不乱。

    正值摊位前人声鼎沸,大家忙得不可开交。

    住户李清红和蔡园园的争吵声突兀响起,打破了喧闹中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