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大臣姓钟,之前祝先生的书信很大一部分都是由他转交给阎卿的,所以现在他联络上祝先生的可能性最大。
果不其然,这位钟姓大臣说,他又收到了祝先生的来信,信上说他依旧卧底在太后身边,与太后一同逃窜,这样可以随时向阎卿透露太后的情报,直到把太后残党彻底剿灭!
阎卿闻言不由地感动了,祝先生对太后可谓是恨得深沉,不把太后等人赶尽杀绝,就决不罢休,连丞相也不当了,一定要抓到太后才肯回来。
说到底,这祝先生是真令他佩服,不仅谋略出神入化,人也有胆识,文采还非常好,就是他在文中对陈祺的描述,阎卿实在不敢恭维。
当年起义前期,并没有多少人愿意与他一同作战的时候,祝先生直接写了一篇讨伐昏君的檄文,在文中以针砭时弊一针见血的口吻,列举了昏君陈祺的六大罪状。
这篇檄文像风似的传遍了各大州,从此许多百姓开始云集响应,局势也因此豁然开朗,这篇檄文差不多是帮他攒足了声势,为如今新王朝的建成确立了名正言顺的地位。
虽然阎卿在此事上占足了好处,但他和陈祺多多少少也算是伴侣关系,认为自己有必要说一句,祝先生文中描述的那位“昏君”,根本就不是陈祺啊!
什么嗜权如命、亲信奸佞、穷兵黩武、生活奢侈等等都和陈祺不沾边,甚至说什么陈祺实在不睿智,被人耍得团团转,还有什么挥霍无度贪饮贪食,他越看越感觉这和陈祺是一丁点关系都没有。
陈祺绝对是他这辈子见过最聪慧的人,已经到了堪称狡猾的地步,心思缜密什么事都瞒不住他,他不去骗别人都算是老天开眼了,怎么可能被别人哄骗呢?
而且陈祺但凡多吃几口饭,也不至于现在虚得一阵风都能吹到,轻得像一缕烟一样,每天好像厌食一般,这也吃不下,那也吃不下,昨天阎卿好说歹说才给他喂下去一碗粥。
所以那篇檄文阎卿看到最后已经看麻了,感觉祝先生在抨击一个不存在的“昏君”,或者这个昏君只是个幌子,他只是想尽可能地唤起更多百姓对前朝的不满,不在于他要讨伐的这个具体的“人”。
明白祝先生的意图后,阎卿也就收起来心里那点微不足道的小不满,不过他依然不想看见有人攻击他的殿下,所以檄文只看了一遍,就没再看过,只记得里面切中要害的尖酸形容,这股刻薄劲像极了一个人。
上朝了两个时辰之后,阎卿一阵心累,一堆又一堆没完没了的烂摊子,主要的事是追剿太后相关的,如果不是祝先生提供了情报,太后至今下落不明呢。
就是委屈了祝先生潜伏在太后身边,一个不小心就有生命危险,等彻底剿灭了太后残余的势力,一定要好好犒赏祝先生!
终于阎卿处理完眼前一堆乱七八糟的杂事,开始有大臣向他进谏说争取早日立皇后。
皇后?当然只能是陈祺,他们十多年前就是拜过皇天后土的夫妻了,虽然后来决裂了,但是陈祺可从来没有提过要与他合离,那么他们的成亲就一直算数!陈祺就还是他的妻子!
想到这里阎卿自己都感觉这是在自欺欺人了,陈祺当年可是亲口说只把他们当初的拜堂当个笑话,只是他一个人的一厢情愿罢了,在陈祺眼中他算什么?言听计从的贱奴?一条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狗?
可是那又怎么样?不管陈祺曾经再看不上他,现在都已经被他囚禁在牢笼之中,肏得透透的了,不管陈祺愿不愿意,以后都只能当他的妻子!
于是阎卿清了清嗓子说道:“皇后之位朕早有意中之人,那便是朕的结发妻子,虽然朕与她分离十余载,但是故剑情深,朕不能因为已经继任大统,就抛弃曾经的糟糠之妻。”
底下的大臣们闻言顿时嘘声一片,虽然之前听说过陛下在微末之时曾有过一位妻子,可是她不是为了荣华富贵,毫不犹豫得把陛下甩了吗,怎么陛下还是决定立她为皇后。
终于一位大臣壮着胆子向阎卿启禀道:“敢问皇后娘娘是何许人也?为何多年从未见陛下与她有过来往,莫非陛下与娘娘之间有什么隔阂?”
这简直是往阎卿心上捅刀子伤口上撒盐,何止是隔阂啊,这妻子都是自己强取豪夺来的,明明自己都已经是九五之尊了,心上人还是不愿意搭理自己,真是丢死人了!
于是阎卿为了自己的面子,念出已经编了好久的谎话:“朕与她分别是因为一些误会,主要是她的家人的阻挠,现在朕已登基为帝,朕与她之间已经没有阻碍了,就是朕与她多年未曾有过来信,找到她需要费一些时日。”
为了显得这个谎话更真实,阎卿又补充了几句:“朕了解她的家世,相信用不了多少时日就能寻到她,到时候朕就册封皇后昭告天下。”
果不其然,这位钟姓大臣说,他又收到了祝先生的来信,信上说他依旧卧底在太后身边,与太后一同逃窜,这样可以随时向阎卿透露太后的情报,直到把太后残党彻底剿灭!
阎卿闻言不由地感动了,祝先生对太后可谓是恨得深沉,不把太后等人赶尽杀绝,就决不罢休,连丞相也不当了,一定要抓到太后才肯回来。
说到底,这祝先生是真令他佩服,不仅谋略出神入化,人也有胆识,文采还非常好,就是他在文中对陈祺的描述,阎卿实在不敢恭维。
当年起义前期,并没有多少人愿意与他一同作战的时候,祝先生直接写了一篇讨伐昏君的檄文,在文中以针砭时弊一针见血的口吻,列举了昏君陈祺的六大罪状。
这篇檄文像风似的传遍了各大州,从此许多百姓开始云集响应,局势也因此豁然开朗,这篇檄文差不多是帮他攒足了声势,为如今新王朝的建成确立了名正言顺的地位。
虽然阎卿在此事上占足了好处,但他和陈祺多多少少也算是伴侣关系,认为自己有必要说一句,祝先生文中描述的那位“昏君”,根本就不是陈祺啊!
什么嗜权如命、亲信奸佞、穷兵黩武、生活奢侈等等都和陈祺不沾边,甚至说什么陈祺实在不睿智,被人耍得团团转,还有什么挥霍无度贪饮贪食,他越看越感觉这和陈祺是一丁点关系都没有。
陈祺绝对是他这辈子见过最聪慧的人,已经到了堪称狡猾的地步,心思缜密什么事都瞒不住他,他不去骗别人都算是老天开眼了,怎么可能被别人哄骗呢?
而且陈祺但凡多吃几口饭,也不至于现在虚得一阵风都能吹到,轻得像一缕烟一样,每天好像厌食一般,这也吃不下,那也吃不下,昨天阎卿好说歹说才给他喂下去一碗粥。
所以那篇檄文阎卿看到最后已经看麻了,感觉祝先生在抨击一个不存在的“昏君”,或者这个昏君只是个幌子,他只是想尽可能地唤起更多百姓对前朝的不满,不在于他要讨伐的这个具体的“人”。
明白祝先生的意图后,阎卿也就收起来心里那点微不足道的小不满,不过他依然不想看见有人攻击他的殿下,所以檄文只看了一遍,就没再看过,只记得里面切中要害的尖酸形容,这股刻薄劲像极了一个人。
上朝了两个时辰之后,阎卿一阵心累,一堆又一堆没完没了的烂摊子,主要的事是追剿太后相关的,如果不是祝先生提供了情报,太后至今下落不明呢。
就是委屈了祝先生潜伏在太后身边,一个不小心就有生命危险,等彻底剿灭了太后残余的势力,一定要好好犒赏祝先生!
终于阎卿处理完眼前一堆乱七八糟的杂事,开始有大臣向他进谏说争取早日立皇后。
皇后?当然只能是陈祺,他们十多年前就是拜过皇天后土的夫妻了,虽然后来决裂了,但是陈祺可从来没有提过要与他合离,那么他们的成亲就一直算数!陈祺就还是他的妻子!
想到这里阎卿自己都感觉这是在自欺欺人了,陈祺当年可是亲口说只把他们当初的拜堂当个笑话,只是他一个人的一厢情愿罢了,在陈祺眼中他算什么?言听计从的贱奴?一条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狗?
可是那又怎么样?不管陈祺曾经再看不上他,现在都已经被他囚禁在牢笼之中,肏得透透的了,不管陈祺愿不愿意,以后都只能当他的妻子!
于是阎卿清了清嗓子说道:“皇后之位朕早有意中之人,那便是朕的结发妻子,虽然朕与她分离十余载,但是故剑情深,朕不能因为已经继任大统,就抛弃曾经的糟糠之妻。”
底下的大臣们闻言顿时嘘声一片,虽然之前听说过陛下在微末之时曾有过一位妻子,可是她不是为了荣华富贵,毫不犹豫得把陛下甩了吗,怎么陛下还是决定立她为皇后。
终于一位大臣壮着胆子向阎卿启禀道:“敢问皇后娘娘是何许人也?为何多年从未见陛下与她有过来往,莫非陛下与娘娘之间有什么隔阂?”
这简直是往阎卿心上捅刀子伤口上撒盐,何止是隔阂啊,这妻子都是自己强取豪夺来的,明明自己都已经是九五之尊了,心上人还是不愿意搭理自己,真是丢死人了!
于是阎卿为了自己的面子,念出已经编了好久的谎话:“朕与她分别是因为一些误会,主要是她的家人的阻挠,现在朕已登基为帝,朕与她之间已经没有阻碍了,就是朕与她多年未曾有过来信,找到她需要费一些时日。”
为了显得这个谎话更真实,阎卿又补充了几句:“朕了解她的家世,相信用不了多少时日就能寻到她,到时候朕就册封皇后昭告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