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骧脸上满是狠厉之色,招手唤来各持火铳的数十名番子。

    气势汹汹朝着武定桥杀去。

    在场的锦衣卫老人,望着毛骧离去的背影,无不感到胆战心惊。

    曾经那位令人闻风丧胆的锦衣卫创始人,蛰伏了好几年又回来了。

    朱樉在两名旗校的搀扶下,下了马车。

    望着青石白瓦,高墙大院的常府。

    门上挂着一大一小两块御赐的牌匾,一块牌匾上书‘开平王府’,一块‘郑国公府’。

    常府地势广阔,几乎占据了整条街道,民间百姓俗称这里为‘常王府’。

    外面围满了锦衣卫,他们身着绛红色曳撒服,端着连弩,面色凝重,眼神犀利,如鹰一般锐利。他们紧紧地盯着墙头之上。

    墙头上站满了手持长弓的家丁,他们身穿布衣,手持长弓,面色紧张,如临大敌。

    他们张弓搭箭,对准下面的锦衣卫,仿佛随时准备射击。

    两方人马一上一下,正在对峙,气氛十分紧张。

    空气中弥漫着紧张的气息,仿佛一触即发。

    门外的锦衣卫们紧握着绣春刀,刀光闪烁,令人不寒而栗。

    家丁们则紧绷着弓弦,箭在弦上,随时准备发射。

    他们的眼神交汇在一起,仿佛在进行一场无声的对话。

    在这紧张的对峙中,没有人说话,只有呼吸声和心跳声在空气中回荡。

    每个人都在等待着什么,仿佛等待着一场决定胜负的决斗。

    ‘哐、哐…’几声锣响,打破了这窒息的氛围。

    朱樉拄着拐,举着一个铁皮喇叭喊道:“我现在从一数到三,墙上的人立刻放下武器投降。”

    “孤可以既往不咎,留你们一条狗命。”

    正在墙上家丁犹豫着放下弓箭,愣神之际,朱樉突然大喊一声:“三。”

    随后将喇叭一扔,对着钟勇下令道:“他们负隅顽抗,拒不投降。”

    “全部格杀勿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