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想法,他甚至不能自己向官员们提出来。

    要不然,迎接他的,就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大风暴!

    吴王恐怕真要成为“天下公敌”了!

    即使是他身边的人,也不适合。

    以杨士奇的为人,他根本不会支持进行这样的变革。

    老和尚姚广孝倒是应该乐见其成。

    但身为朱允熥身边的人,由他提出来,同样会让所有人的攻击目标,都对准朱允熥。

    唯独辞官之后的方孝孺,却无疑是一个非常好的人选。

    他本来就有极高的声望,在朝廷内短暂做官后,再主动辞官归去,弃名利如粪土,这又会让他声望更上一层楼。

    由他来释经,从微末之处着手,即使那些权贵地主听到,也只会斥为书生意气的虚妄之谈,并不会引起太多的重视。

    直至思想被四处传播,以星星之火而燎原!

    至于最后终究能达到什么效果,那就不是朱允熥现在能清楚的了。

    反正方孝孺本就不是他的人,能利用他为自己所用,哪怕只起一些很小的作用,总归是聊胜于无。

    朱允熥当然也不会,也不可能将希望都放在他的身上。

    只是一着闲棋而已。

    说不定哪天就真用上了。

    马车很快又回到了吴王府。

    刚一入府,便见姚广孝走了过来。

    “刚刚得到消息,黄子澄去了刑部,竟没有与刑部尚书杨靖做任何商量,便直接升堂,提审王弼等一干武将勋贵。”

    ……

    朱允熥离开后,方孝孺便开始收拾行李。

    要宣讲新的理论,释圣人之经,便不能呆在京师。

    而是要远离朝堂。

    他的行李,主要是几车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