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一旦养成了习惯,却是一条不归路啊!”

    朱允熥听老朱不再说什么弑君之事,而问起了国事,心中顿时大大松了口气。

    “皇爷爷担忧得极是,举债发展,本来就是一条不归路。”

    对于举债发展的弊端,他当然十分清楚。

    老朱立即反问道:“那你还这样去做?”

    朱允熥低头叹道:“孙儿只是想让天下百姓能早日吃饱饭,这样就能少饿死很多人。”

    “让边疆将士早日平定边患,消灭掉对我大明虎视眈眈的对手。”

    “这样就不会每年都有数不清的大明好儿郎,战死沙场。”

    “孙儿还想让衣不遮体的百姓早日穿上棉衣,不致受风寒摧残。”

    “能盖上广厦千万间,让天下人皆有屋可住。”

    “让医学发展,治好许多百姓的疾病。”

    “让皇爷爷也能延年益寿。”

    “可是,如果我不举债,仅靠大明朝廷的税收,那用来投资的钱太少太少,远远不够。”

    “要做到这些,可能需要发展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

    “这段时间,会有多少人饿死,多少人血洒边疆,多少人忍受着严寒饥迫!”

    “孙儿既然掌政,又怎么忍心呢?”

    “只有通过银行的借贷,聚集全天下的财力物力,以此来推动大明飞速发展,才能让百姓早日过上丰衣足食的好日子。”

    他语气稍稍转变,又接着道:“不过,皇爷爷也请放心,孙儿对此还是十分警醒的。”

    “如今大明还是发展刚刚起步的阶段,投资的回报率很高。”

    “再加上朝廷又是直接从银行拿的银子,利息非常低。”

    “投一千万两银子进去,两三年就赚回来了。”

    “目前的债务并不是问题。”

    “只有经济发展起来以后,债务才会成为大麻烦。”

    “所以,孙儿后面会慢慢限制债务,削减债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