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的过早甚至可以被称为一种文化。

    大抵可以理解成一种碳水炸弹。

    无论是各种面食,亦或是豆皮,甚至是糯米馅的烧麦。

    本质上都是靠着巨量碳水来补充巨量能量。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其实特别好理解。

    因为当时武汉的码头极为兴盛。

    而船只一般都是清早停靠在码头附近,去工作的力工需要一大早就摄入巨量的能量来提供一上午的力气。

    码头工人的收入虽说算不上很低,但也绝对不可能每顿都吃肉吃到撑。

    况且出力是要流汗的,而流汗就会消耗大量盐分。

    直到现在,工地旁边无论是饭店还是盒饭小摊,都讲究一个味道可以凑合,但油和盐一定要重的古训。

    你和工人讲健康饮食。

    工人指着工地问你休克了怎么办。

    所谓有需求就会有市场,不管之前武汉的早饭是什么样,随着码头文化的盛行,武汉的早饭也逐渐走向了一条喂饱人不偿命的不归路。

    比如说最出名的。

    热干面。

    作者有幸在武汉附近住过两年,热干面这种东西实话实说...其实算不得好吃到眼冒金星。

    但有一点不得不承认,这东西真的管饱。

    (对比起热干面,我还是更喜欢吃杂酱面)

    无论是拌了油的面条,还是本就提供巨量油脂与滋味的芝麻酱。

    两者加在一起,可以让你在睡醒之后的半小时内再次因为晕碳陷入昏睡。

    继续说,豆皮。

    武汉的豆皮和更广为人知的豆皮不一样,它的主体是米。

    和入了各种馅料的米放在油上煎出来的早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