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是锦衣玉食的富贵班主,但张宗子自幼聪颖,并非一味飞扬跋扈之辈,闻言忙低眉认错,又道,“回去必定好生念书,不再出来耍戏,不让四叔担忧。”

    张四叔这才放心下来,对张宗子道,“你有了闲,要捧伎子、打马吊、唱戏写曲儿、斗蝈蝈斗鸡、养花养鸟,那都随你,只这一阵子别再掺和外头的事,先看看风色再说。”

    他特意绕过来,便是今早收到买活军离港海宁的消息,知道侄儿一定来河坊街裹乱,果然抓了个正着,如此将张宗子叮嘱了一番,方才放心自去公干。张宗子这里连几个好友带帮闲小厮们,回到韬光山岣嵝山房之中,犹自还在彼此议论着张四叔的吩咐。少年人出身多富贵,私下言谈无忌,颇有人愤然道,“做了便不要怕别人说!粮是他们买,还非要在甬城港装模作样地设个衙门,不就是为了吃干饷么?他们这里坐收巨利,百姓们卖点咸鱼还要畏首畏尾的,当真是狗官!”

    众人都附和起来,道,“棉衣也不许穿,蜂窝煤倒是成吨成吨地送进镇守府里,真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又有人道,“买活军还说自己会掳走百姓,怎么不掳走我算了?这鸟书读了有什么用啊,还不如从了谢六姐去学仙术——喂,你们可看见了没有,那些个专门学校,当真是神乎其神,连预测天气的都有,若说谢六姐不是天妃转世,我是不信的!”

    原来这帮富贵子弟,生性便专是顽劣,虽然长于温柔乡中,自幼衣食无忧,按说最该眷恋太平,但偏偏就是他们不肯安享富贵,闲来总要生事。总是长辈们说东,他们就要往西走。自从几年前买活军崛起,陆陆续续有些新鲜玩意儿传过来,众人便留意上了这些‘青头俵物’——那些东瀛来的漆器、宝剑,也是外夷出产,但物以稀为贵,在南方便很受欢迎,而青头俵物则又要比东瀛俵物来得有趣得多,也更为昂贵难得,又是反贼所出,增添了神怪色彩,更加引起了他们的兴趣。

    那些俵物中,最有名的还属自行车,当年镇守太监将自行车送回武林镇守府时,据说便是轰动街道,只可惜那时张宗子还在老家,并没有见识到当时的盛况。再之后便是手表、怀表,以及手镜等物,无不是小巧玲珑、千金难买,原本因为货从运河走,武林这里还能有几样流落出来,每凡巨富之家购入,都能引起轰动,满城士绅请托人情只求一观。得者也是眉飞色舞,认为这是得意之事,足以说明自己‘很有办法’,甚至以此作为结交上官的敲门砖。

    正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在武林这样天高皇帝远的地方,对青头俵物的追求实际上已经相当公开化了,便连百姓们也不觉得要和买活军做生意有什么特别见不得人的地方——当然还是不太好的,要避开官差,但众人也敢于公然谈论,甚至是到处的呼朋唤友,到乡间去搜罗各式货物,过来和买活军交易。

    倒是这些富家子弟,家中的生意多不归他们管,他们纯粹便是出于心中的叛逆和好奇,很想要自告奋勇,被买活军掳走了去,做一段时间的活死人,至少也吃一吃人们口中传说的炸物,又再尝尝买活军那里的海带水——这都是曾去过买活军的掌柜们,口中流传出来的新奇。

    “读书,读什么书?”还有些更叛逆些的纨绔便坦然言道,“治世的学问,什么不比这之乎者也,什么截搭硬搭、起承转合的八股有用?哪怕是学一学预测天气也好啊!学种田的,按报纸所说能提升产粮,学算学的更重要,能造船能造机器,造梳棉机,报纸上说得清清楚楚,就这梳棉机,便可将皮棉梳理的效率提升六七倍!我们江南本就是棉花产地,现在却还要将皮棉卖给福建佬,为何?不就是福建佬有梳棉机么!这机器的重要,便可见一斑了!这道理,圣贤书中有吗?”

    “再者说了,这反贼协运辽饷,还公然在报纸上发表文章,这不等于是朝廷的奇耻大辱吗?为何朝廷还不发作,还这么的装聋作哑,连榕城住了个延平郡王的事情都迟迟没有发邸报?还不是不敢和青头贼打?为何不敢?不就是朝廷无钱、无兵、无炮么!买活军的红毛小炮,何等厉害,他们要打就打,要走就走,此时主动实在操诸于青贼手中!朝廷不是不想打,而是不敢打——青头贼可是半点不讲什么大义道理的,也不读圣贤书,不考八股,他们的课本咱们谁没看过?哪个还雕琢文字,哪个还考典故?人家考的是这里!”

    说话的卓珂月比了比太阳穴,“考教的是办实事的才干,是搞研究造机器的本事,是种田栽树的本事!我看这才是真正有用的考试!不比咱们,寒窗苦读只为了这敲门砖,门开了以后,一片茫然,什么经世济事,怎么救国救民,书上一律没有,自个儿琢磨去吧!宦海沉浮,琢磨不出来,活该你一辈子倒霉!”

    山房中顿时响起一阵哄笑声,张宗子也是热血沸腾,忽地跳到桌上,道,“诸位好友,听我说,听我说!”

    “说到会玩,在座的谁也比不上我张宗子,这话——我这样说,诸位都服气罢?”

    虽然能和他结为好友的书生,家境绝不会差,但这些人中,张家的确最为富裕,对张宗子也最为宠爱,这一点是不假的。他们身上所穿的一套秋衣秋裤等等,都是张宗子找了门路,买来相赠,况且他少有才名,文采也是众人中最佳,因此众人都应和道,“是你最会耍,宗子!”

    张宗子傲然笑道,“既如此,我们便来耍个大的——诚如珂月所说,斗鸡耍狗,不过是娱乐小道,究竟于国于民无益,那琴棋书画,陶冶情操而已,便是这圣贤之书,呵呵,与我们也只是敷衍塞责,无奈为之,深心里着实觉得读之无用。满腔的心思,只是寄托在戏曲之中,其实也不过是浑噩度日。真正想做些什么,实在是没有门路,便是我编写的那些验方合集,和青头贼那里的牛痘相比,却又是小巫见大巫了。”

    “这心中时而泛起那虚无缥缈的忧郁之色,却又不可名状,本以为此病今生难治——却直到两年前拿了买活军的教材在手,便仿佛不药而愈了,只觉得天下间,有趣好玩之事果然还有许多,只恨从前咱们不懂而已。那物理、化学,虽然看得似懂非懂,却也是趣味盎然,不知为何在外头从未学过这些,凡读书便只能读那些个‘文科’书籍,于理科是半点不懂。”

    “咱们私下也曾想要做些化学实验——但在买活军之外,又上哪去找那些什么玻璃烧杯,什么显微镜呢?实在今日,以我这古今第一顽主的身份,便将话放在这里——如今普天之下,第一好耍的地方,莫过于买活军!诸位兄弟们,我说得可对?!”

    众人多多少少,都有同感,这帮子弟自幼生长在文华荟萃之乡,耳濡目染都是饱学之士的风采,若说各种有用无用的知识,的确极为丰富,爱好也都不缺,只是心中总有一些若有若无的遗憾——仿佛所学的都是无用的知识,而又不觉得有什么有用的知识值得学习,因为他们所见到的一切,无不说明了一个道理,那便是当官做事,压根就不靠书上学来的知识,这些见识在考过科举之后,所剩下的便只有妨害,若是真的学书学傻了,按着书里教授的去做官,那便等于是找死。

    但要说还有什么知识,是真正有用的呢?直到他们通过种种渠道,获取到了买活军的教材,这才仿佛见到了什么是真正有用的知识——在买活军那里,占据了天下所有读书人精力的圣贤之书,完全沦为了一种实用性的科目,他们教授识字,只是为了一点,那便是让所有人都认字,这样能够便于文书往来,便于教育和管理。而买活军对‘文采’唯一的要求就是要把事说清楚,不能前言不搭后语,然后便没有了。

    除此以外,他们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来教授更多别的东西,算学——物理、化学、生物……这些课本哪怕只有第一册,也令人如痴如醉,即便所说的都是假的无法求证,也让人本能地想要信服,想要了解。和张宗子一样,大多人对青头俵物的推崇,都是从教材开始的。这些读书人看买活军的简化字压根没有障碍,几年间私下流传,几乎个个都有自信——倘若去了买活军那里,他们是很可以通过买活军的扫盲班考试,甚至也可以考得上吏目,是足以养活自己,甚至能做出一番大事业来的。

    若只有青头俵物,恐怕还不能激动这些惨绿少年,就是因为教材打下了底子,这半年来,又发了报纸,张宗子想去买活军处见识一番的心思,便越发的热切了,正好近日又闹出了这所谓帮办衙门的乱子,张宗子便更看不上朝廷了,觉得在武林读书的日子,实在是相当的苦闷,哪怕是去买活军处做做苦活,也不失为一番见识。因此便鼓动着众人一道,至少买活军抵港之时,要去亲眼看看,混不混得上船再说,至少别老从别人那里寻摸青头俵物,自己先去看看这群青头贼的真容。

    这群好事纨绔中,年岁最大的也不过是二十啷当,从不知民间疾苦,又远离家人,并无长上管束,闻言自然是极力赞好,当下便推算了买活军到港的时间,又每日都派出眼线,仔细观察河坊街众店铺的动向,这一日果然有了线索,卓珂月回到山房,兴奋地道,“来了来了,我看着好一队脚力从花粉店的库房出去,都挑着空担子,这一定是船来了去进货的!”

    众人一听,便按照事前计划好的,都换上了全套的棉服,裹了披风,又戴上了防寒的风帽,乘驴出了城门,往钱江边上过去,路上遇到熟人,只说是去城外访秋,倒也无人猜疑,便让他们一行人出城去往钱江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