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顾然解释道:

    “这种感觉,其实很好解释,”

    “因为每加深一次对这个宇宙的认知,就像是重新体验了一次认识这个宇宙这个过程。”

    “不知道大家是否能记得自己记事以来,第一次开始正式认知宇宙时的感觉。”

    “拿我自己举例,”

    “第一次认知到宇宙,形成星辰、日月、昼夜、时空之类的概念,大概是在四五岁的时候。”

    “我隐约还记的当时的感受,新奇、喜悦、享受、探索……”

    “而且自那之后,我对宇宙爆发出了极大的好奇。”

    “其实婴儿时期在产生自我之后,随着和这个世界的不断接触,我好奇过的事情非常之多,”

    “但从未有一件事像宇宙这样,让我产生如此浓郁的新奇和喜悦。”

    顾然解释过后,顿时引发了一片共鸣。

    弹幕上不分男女老幼,似乎都有过对宇宙好奇的经历。

    谁小时候还没问上一句“天上有多少颗星星”

    不过如果就这么将原因归结于基因,所有人则依旧持着半信半疑的态度。

    因为就目前看来,似乎用好奇也可以解释。

    毕竟一个刚刚认识世界的孩子,对什么都很好奇,

    好奇宇宙,便也没有什么奇怪的了。

    顾然看着弹幕,接着说道:

    “的确,对宇宙产生好奇,是每一个婴幼儿必经的阶段。”

    “对于这个阶段还有一个专门的词语来描述,叫做‘天文敏感期’。”

    “当然,大家可以说这个天文敏感期的存在是因为好奇。”

    “但如果说这个天文敏感期贯穿了整个人类文明呢?”

    “从之前我们提到的历法,”

    “到历朝历代观测星象的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