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关西的境况,贾诩的脸色也多了几分惆怅。

    看到贾诩如此模样,王潜沉声问道:“那文和可知关西动乱之所在?”

    贾诩点点头,“在学生看来,关西之所以动乱不休,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则,因帝都远离关西,朝廷无法及时顾及,每生动乱,便会劳师远征,损耗巨大不说,收效却又甚微。

    二则,因关东士族对关西的敌视、鄙夷,使得朝廷越发轻视关西,甚至有过放弃凉州的想法,如此情况之下,关西自然无法得到有效的整治。

    三则,关西豪强势大,不同于士族中人,关西的诸多豪强,虽在朝堂无甚势力,但在地方之上,却是势力庞大,不仅控制了地方官府,其手下更是蓄养了大量的私奴、死士。

    而且,这诸多关西豪强,行事毫无顾忌,不仅视羌民为牲畜,便是我大汉百姓,也多有被其强行奴役之人。

    在关西豪强的肆意蹂躏之下,内附的诸多羌民,不仅没能受到大汉的庇护与照顾,反但变得更加艰难、苦不堪言。

    再有就是,因为诸多豪强控制了地方官府,故每逢羌人叛乱,他们总能从战争之中攫取大量的军费物资,以及人口、土地等。

    在利益的驱使之下,亦不乏互相串联、暗中鼓动叛乱者。

    这也是为什么,每逢羌人动乱之时,总能快速壮大,并蔓延至整个关西之故……”

    说到最后,贾诩的眼中,也生出了几分恨意与无奈。

    他身为土生土长的关西人,眼看着自己的家乡,一步步沦落至今,心中自然难免悲苦之情。

    听着贾诩讲述的关西动乱的三个原因,王潜不禁点了点头,对此很是认同。

    他此前也曾分析过关西动乱的原因,但却不如贾诩分析的这般透彻清晰,尤其是关于关西地方豪强的存在,更是关西动乱重要原因之一。

    王潜深深的看了贾诩一眼,道:“文和所言关西动乱的三个原因,可谓是鞭辟入里,此三个问题若不解决,关西确实难以安稳。

    对于第一个问题,朝廷已经开启了移民屯田的政策,此政策不仅可以加强朝廷对关西的掌控,待关西安稳之后,迁都长安亦无不可。

    第二个问题,眼下的诸多关东士族,已经得到了有效的遏制,朝堂之中的东、西之争,也开始趋于平衡,陛下和朝廷的主要精力,也将会放在关西的整治上面。

    至于关西地方豪强嘛……”

    说到最后,王潜顿了一下,然后看向贾诩问道:“不知文和可有何良策应对?”

    贾诩沉吟片刻,凝声道:“关西的豪族势力,共分南北两派。

    南派豪族,其祖上在先秦时期,便一直于关西之地经营,乃是关西的本土势力,主要集中在金城、陇西、武都等地。

    这些南派豪族因与西羌接壤,其文化、习俗与西羌人接近,其行事做派,也是毫无顾忌、没有丝毫底线可言。

    他们不仅大肆欺压境内的百姓,更是常与境外的西羌人暗中勾结在一起,为其提供军械、粮草等物资,使其劫掠周邦部族不说,甚至还会引导西羌人入境劫掠,以图从中取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