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默然不语,黄慕松却甚为惊讶,说:“战斗如此惨烈?”
黄强说:“我们伤亡的士兵大多是被刺死的,我们的伤兵不是腿上被刺,就是肚子上、肩背处被刺的鲜血淋漓。........说到惨烈处,黄强不禁两眼垂泪。”
黄强在那里伤心落泪,蒋介石却得出相反的结论,说:“当初我就估计到,不管我们怎么豪气冲天,终难取胜。”
黄慕松顺应蒋介石的心意,说:“应寻求和谈途径。”
黄强则想坚定蒋介石的抗战决心,说:“在二十多天的抗战中,我觉得日本人并不是我们以前想象的那样可怕,开战前日军总司令盐泽夸口,说战争打起来只须四小时就可了事。我们同他作战十天,他就被免职了。他的继任野村也狂称要踏平蕴藻浜战壕,把我们消灭,但打了十来天,野村败得更惨,最后也被撤职了。现在换了植田,结果怎样呢,庙行镇的三天血战我们消灭了他一万多人。所以只要我们上下团结,万众一心。战胜日本人是完全可能的。”
蒋介石说:“庙行战斗并不是决定性的,日本人不会就此罢手,我们能经得起这种残酷战争的消耗?”
“蒋先生,仗在我们上海打,在我们中国打,我们有广大民众的支持。”黄强说得很认真,仿佛这个黄埔军校的校长不明白这个道理似的。“政府欠我们的八个月军饷,可一打日本人,我们得到了民众的支持,不到十天,海外华侨,上海民众,全国民众捐款就高达七百多万。我们缺少武器,上海市民就给我们造土地雷,土炸弹,我们一天只能吃两顿饭,郊区农民怕我们饿,就给我们送饭,面包店老板给我们捐赠面包,我们没有棉衣,缺医少药,孙夫人和廖夫人不到一星期就给我们解决了医药,送来了三万多套棉衣,我们没有兵员补充,上海工人、学生、市民,自动组建上万人的义勇军.........。”
黄强打算把上海的“斧头党”王亚樵抗日建功的事说给蒋介石听,但话到嘴边又吞了下去,因为王亚樵曾指使手下暗杀过蒋介石、宋子。但黄强不说,蒋介石也有所耳闻,两人只是心照不宣而已。
黄慕松说:“既然如此,还要派兵增援吗?”
黄强没想到这个参谋次长会从这个角度得出结论,不解地说:“老百姓出于爱国自动组织参战,但我们能把那些从来没有受过军事训练的工人、学生送上前线吗?我们能让那些拿着大刀棍棒的市民、农民去同拥有飞机大炮坦克的日军作战吗?我们有上百万军队就在上海的周围浙、赣、宁、皖一线,他们也积极要求赴沪抗日,甚至愿意去东北收复失地,我们为什么不派他们去上海抗日呢?”
黄慕松在黄强的问题面前无话可说。蒋介石看着黄强一脸的激愤,沉吟一会说:“上海的战事我认为现在仍可看成是局部的问题,不能扩大升级,我们还有许多事要做。汪院长说得对,对日本人在上海的军事行动我们一面抵抗,一面和谈,尽量争取和平解决..........”
不等蒋介石说完,黄强说:“几次和日本人和谈他们都毫无诚意,提出无理要求,把我们中国视为它的殖民地,烧杀抢掠无所不为。全国人民一致要求抗击日本帝国主义,我们为什么不顺应民心把日本强盗赶出中国呢?”
蒋介石好像有一大堆难处,他叹口气说:“谈何容易呀。我们的军队一时难以调集,就是调集了也难以与日军相抗衡。我们在处理国际争端问题上应以和为贵,只能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进行武力对抗。现在当然也是迫不得已而进行的战争,但我们不能把战争作为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更不能认为在这二十多天里打击了日本人的嚣张气焰就可以趁此一鼓作气把日本人赶出中国。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日本人是有相当实力的,我们无法在短期内战胜日本,我们还是要靠外交途径,寻求国际友人的支持与斡旋,通过和平手段解决问题。”
黄强无望的说:“那就是说,政府不会派兵去增援上海了?”
蒋介石起身走近黄强说:“你的难处我明白,至于调兵增援一事我们会考虑,刚才我还和黄次长谈论这件事呢,”
黄强知道再三哀求也未必能打动这些主和派的铁石心肠,历史上的一切主和派无不以劳民伤财的美丽词句来掩盖他们丧权辱国的勾当。黄强只好离开南京回上海复命,他自觉有辱使命,看来这个仗真要打下去,还得靠赤手空拳的但又赤胆忠心的广大民众,只有他们才能给你力量和信心。
蒋介石送走了黄强也来到军部,何应钦和宋子文正在讨论军费开支问题。宋子文一见蒋介石便抱怨军费开支太大,政府无力负担。蒋介石说:“刚才黄强说,自上海开战以来,海内外给十九路军的捐款就有七八百万。”
“是的。”宋子文说:“可我们其他地方的军费开支甚大,各路军队都催着要补发军饷。”
蒋介石半天不作声,财政困难不是新问题,向他叫穷他也没办法,他只好说:“战乱时期军费开支大事不可避免的,我们只好紧缩开支,增加税收来解决。上海所得捐款由是由十九路军支配使用,还是由政府统一支配?”
“这些捐款有的直接汇给十九路军,有的直接汇给上海市政府。”宋子文对这笔钱的来龙去脉倒是很清楚,“汇给十九路军的我们不好要他们交出来,只好作为政府欠发的八个月的军饷。寄给上海市政府的都入了财政部的账,十九路军和上海市民对此都有不满情绪。”
宋子文说完还唉声叹气觉得很委屈,何应钦说:“十九路军一直埋怨我们对他支持不利,其实这场战争是他们自找的,怪谁?”
宋子文又觉得委屈说:“我们对他支持还不够吗?前次张军长组军去上海我们一次性就拨付了二百万。”
何应钦说:“要赶快结束这场战争,不惜作出重大让步。”
“重大让步?什么意思?”蒋介石问。
黄强说:“我们伤亡的士兵大多是被刺死的,我们的伤兵不是腿上被刺,就是肚子上、肩背处被刺的鲜血淋漓。........说到惨烈处,黄强不禁两眼垂泪。”
黄强在那里伤心落泪,蒋介石却得出相反的结论,说:“当初我就估计到,不管我们怎么豪气冲天,终难取胜。”
黄慕松顺应蒋介石的心意,说:“应寻求和谈途径。”
黄强则想坚定蒋介石的抗战决心,说:“在二十多天的抗战中,我觉得日本人并不是我们以前想象的那样可怕,开战前日军总司令盐泽夸口,说战争打起来只须四小时就可了事。我们同他作战十天,他就被免职了。他的继任野村也狂称要踏平蕴藻浜战壕,把我们消灭,但打了十来天,野村败得更惨,最后也被撤职了。现在换了植田,结果怎样呢,庙行镇的三天血战我们消灭了他一万多人。所以只要我们上下团结,万众一心。战胜日本人是完全可能的。”
蒋介石说:“庙行战斗并不是决定性的,日本人不会就此罢手,我们能经得起这种残酷战争的消耗?”
“蒋先生,仗在我们上海打,在我们中国打,我们有广大民众的支持。”黄强说得很认真,仿佛这个黄埔军校的校长不明白这个道理似的。“政府欠我们的八个月军饷,可一打日本人,我们得到了民众的支持,不到十天,海外华侨,上海民众,全国民众捐款就高达七百多万。我们缺少武器,上海市民就给我们造土地雷,土炸弹,我们一天只能吃两顿饭,郊区农民怕我们饿,就给我们送饭,面包店老板给我们捐赠面包,我们没有棉衣,缺医少药,孙夫人和廖夫人不到一星期就给我们解决了医药,送来了三万多套棉衣,我们没有兵员补充,上海工人、学生、市民,自动组建上万人的义勇军.........。”
黄强打算把上海的“斧头党”王亚樵抗日建功的事说给蒋介石听,但话到嘴边又吞了下去,因为王亚樵曾指使手下暗杀过蒋介石、宋子。但黄强不说,蒋介石也有所耳闻,两人只是心照不宣而已。
黄慕松说:“既然如此,还要派兵增援吗?”
黄强没想到这个参谋次长会从这个角度得出结论,不解地说:“老百姓出于爱国自动组织参战,但我们能把那些从来没有受过军事训练的工人、学生送上前线吗?我们能让那些拿着大刀棍棒的市民、农民去同拥有飞机大炮坦克的日军作战吗?我们有上百万军队就在上海的周围浙、赣、宁、皖一线,他们也积极要求赴沪抗日,甚至愿意去东北收复失地,我们为什么不派他们去上海抗日呢?”
黄慕松在黄强的问题面前无话可说。蒋介石看着黄强一脸的激愤,沉吟一会说:“上海的战事我认为现在仍可看成是局部的问题,不能扩大升级,我们还有许多事要做。汪院长说得对,对日本人在上海的军事行动我们一面抵抗,一面和谈,尽量争取和平解决..........”
不等蒋介石说完,黄强说:“几次和日本人和谈他们都毫无诚意,提出无理要求,把我们中国视为它的殖民地,烧杀抢掠无所不为。全国人民一致要求抗击日本帝国主义,我们为什么不顺应民心把日本强盗赶出中国呢?”
蒋介石好像有一大堆难处,他叹口气说:“谈何容易呀。我们的军队一时难以调集,就是调集了也难以与日军相抗衡。我们在处理国际争端问题上应以和为贵,只能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进行武力对抗。现在当然也是迫不得已而进行的战争,但我们不能把战争作为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更不能认为在这二十多天里打击了日本人的嚣张气焰就可以趁此一鼓作气把日本人赶出中国。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日本人是有相当实力的,我们无法在短期内战胜日本,我们还是要靠外交途径,寻求国际友人的支持与斡旋,通过和平手段解决问题。”
黄强无望的说:“那就是说,政府不会派兵去增援上海了?”
蒋介石起身走近黄强说:“你的难处我明白,至于调兵增援一事我们会考虑,刚才我还和黄次长谈论这件事呢,”
黄强知道再三哀求也未必能打动这些主和派的铁石心肠,历史上的一切主和派无不以劳民伤财的美丽词句来掩盖他们丧权辱国的勾当。黄强只好离开南京回上海复命,他自觉有辱使命,看来这个仗真要打下去,还得靠赤手空拳的但又赤胆忠心的广大民众,只有他们才能给你力量和信心。
蒋介石送走了黄强也来到军部,何应钦和宋子文正在讨论军费开支问题。宋子文一见蒋介石便抱怨军费开支太大,政府无力负担。蒋介石说:“刚才黄强说,自上海开战以来,海内外给十九路军的捐款就有七八百万。”
“是的。”宋子文说:“可我们其他地方的军费开支甚大,各路军队都催着要补发军饷。”
蒋介石半天不作声,财政困难不是新问题,向他叫穷他也没办法,他只好说:“战乱时期军费开支大事不可避免的,我们只好紧缩开支,增加税收来解决。上海所得捐款由是由十九路军支配使用,还是由政府统一支配?”
“这些捐款有的直接汇给十九路军,有的直接汇给上海市政府。”宋子文对这笔钱的来龙去脉倒是很清楚,“汇给十九路军的我们不好要他们交出来,只好作为政府欠发的八个月的军饷。寄给上海市政府的都入了财政部的账,十九路军和上海市民对此都有不满情绪。”
宋子文说完还唉声叹气觉得很委屈,何应钦说:“十九路军一直埋怨我们对他支持不利,其实这场战争是他们自找的,怪谁?”
宋子文又觉得委屈说:“我们对他支持还不够吗?前次张军长组军去上海我们一次性就拨付了二百万。”
何应钦说:“要赶快结束这场战争,不惜作出重大让步。”
“重大让步?什么意思?”蒋介石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