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面几年虽说出现的问题不那么明显,但在第三年的时候又再次传出了改革的小道消息,后来在年底确认,第五年迎来新改革。

    虽然第二次改革只持续四年,但根据之后的报道和网上的留言,这期间很多人被调换了人生。

    当时估计也是发现了这个问题,所以才会再次进行新的改革方案。

    冯淑媛学的是古文学,与舍友聊天时听说了心理学,便起了好奇心,正好她的学校是当年为数不多开设了心理学的学校,她便在没课时去蹭课。

    大二那年,她在蹭课时认识了同样在蹭课的陆鸿影,二人迅速发现成恋人关系。

    大四的寒假,她去陆鸿影家见家长,在帮忙整理物品,她发现了一本薄薄的小册子上面,上面写着她不认识的文字,她曾问过陆鸿影的父母,但两人都转移了话题,直到两人结婚后,她才得知了小册子的来源。

    那是陆家祖传的小册子,与此对应的还有文字的发音方法,婆婆将自己知道的读音与文字全部传授给她,她学习后,开始了对小册子的研究。

    不过多年的传承下来,部分文字的读音已经失传,大部分文字的意思更是无从知晓。

    经过两年的研究,她认为小册子上的文字很可能是一种尚未被发现的古代文字,便向导师说了此事,希望导师能够创建一个新的课题。

    她的导师知道后,以为她是想急功近利,编造了那本小册子,就拒绝了她的请求。

    此后她多次向不同的人反应,都未得到答复。

    学生时代没有办法,她就决定在自己能够带学生后再进行申请,但就算她成了导师,所有的尝试依然失败,无奈之下,她选择了辞职。

    在通讯靠吼、交通靠走、治安靠狗的年代,想要获得同样文字的文献,无疑是大海捞针。

    好在丈夫对她十分支持,她得以不用考虑其他,用了将近十年的时间,走访了全国各地,终于找到了家中有相同文献的人。

    这些人中,愿意陪她一起研究的,只有十四人,关豫便是其中之一。

    那些不愿意的人,她也不强求,只是跟着学习,查缺补漏。

    以十六人为基础,冯淑媛与丈夫成立了文献研究所,并购买了两套商用住房用作办公场地,为了不让其他人因为研究失去经济来源,由其丈夫给其他人发放补助,让他们能够维持正常生活。

    经过十六个人的努力,他们总结出了一套完整的文字、读音、意思对照表,然而在他们进行破译文献时,却发现翻译过来的意思太过天马行空,不少人都觉得只是先祖的奇思妙想。

    已有文献全部破译完只用了一年时间,没有新文献的补充,研究无法再进行下去,只能停摆。

    冯淑媛等人也曾试图手机其他可能存在的文献,但没有进展。

    年轻时忙于奔走,疏忽了对女儿的陪伴,她心中很是愧疚,为了补偿缺失的时间,夫妻俩一直和女儿住在一起,女儿生育的龙凤双胞胎,也是他们一手带到大。

    孙子从小身体不太好,经常生病,夫妻俩三天两头就要带着他上医院。

    冯淑媛一直在想办法提高孙子的免疫力,除了吃药外,她首先就想到了强身健体。

    思来想去,想起了破译的文献中就有差不多的拳法,虽说不靠谱,但那是自己辛苦的劳动成果,再加上打拳确实能算是运动,便让孙子试着练了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