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边军一年口粮十二石,春冬衣七匹。

      这个口粮其实是有点饷钱养家的意思,军营里一般是日给粮二升,一年也就七石二,边军戍值是比较辛苦的,所以本来没粮饷的府兵,一年也会有十二石口粮。

      一人五十亩,倒不用担心种不过来,毕竟不是江南的精耕细作,这里的条件也精耕细作不了,就是广种薄放,很粗放式的耕种,甚至可能还要轮耕间作。

      二百人一团的边军,划拨一万亩田军屯,那么完全可以自给,甚至留有储备,甚至军官们的职田、团里的公使钱也够开支。

      “拿出部份地出售我倒没意思,”武怀玉清楚豆卢怀让的小九九,但眼下不能光想着挖墙角占便宜。

      他是灵府长史也是盐州刺史,首先还是得考虑这里的发展。

      “地可以卖,但有个条件,地买了以后,必须得耕种,不能荒着,而且我要求,每亩地每年须向官府出售一斗粮,平价收购。”

      加上公购粮这条,也是为了保证这些地不会被权贵豪强们趁机买下后,用来倒卖,或是囤积。

      武怀玉要的是这些地能够耕种生产,能够有粮食产出。

      地在谁手里不重要,只要是正常手续买卖,哪怕便宜点都不是问题,但地不能囤着不种,得有产出。

      如今盐州有地无人,地肯定便宜。

      不管是搞商屯,还是自家经营,都需要耕种,租佃也好,买卖也好,都必须得耕种出粮。

      想趁机低价拿地囤着,等以后再高价出手,这种行为不被允许,除非你买了后能够马上耕种,那么你以后卖不卖武怀玉不管,但不管谁买,这地都不能荒着。

      否则官府有权力处罚,甚至收回。

      豆卢怀让没想到武怀玉还有这样的条件,这样一来,那拿地的成本可就高了。这里不缺地,但缺人啊。

      每亩须公购一斗粮,虽说市价购买,但如果是强制性公购,影响还是不小的。

      “还有一点,盐州将设置义仓,为赈济灾害储备,见田便亩征二升。”

      这笔义仓粮不是正租,不按丁来征,而是按亩来征,伱有多少亩地,就得缴纳多少,武怀玉甚至说不论王公还是官吏士绅,都是见地起征,没有免除这一说。

      因为这不是税赋课役,而是义仓粮,是为所有人储备的。

      当然,这义仓粮也不是武怀玉设计发明的,隋朝时早就有义仓社仓了,大唐内地也沿袭有。

      只是这边地以前没有,怀玉打算以后也得有。

      百姓不足,那就招商搞商屯,以商号名义,从内地招人来种地或是买奴来种地,以后盐池的盐可以优先拿粮换。

      这样商号搞商屯就有不少好处。

      当然,贵族官员豪强有钱,也鼓励他们买地的,只要买了能招人或买奴来种,那都是热烈欢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