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这么大的优势,我们的工厂和商行的产业规模,在未来一年内能不能翻一番?

    “我觉得不止是翻一番,翻两番都有可能。

    “也就是说,现在我们交给朝廷的股份的价值,相当于一笔投资,最多一年内就能赚回来,未来更多的就是纯赚了。

    “谁要是不想要参与,也可以不接受这个方案,当然朝廷的这笔订单不会给你们。

    “你们的产业很快就会变得一文不值!”

    陈伟志的一顿训之后,现场的浙江商人们终于接受了现实,也直接看到了颇为不错的未来。

    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在朝廷停止了其他地方采购物资的时间内,浙江的这些厂商有机会当一段时间的专供皇商。

    好好抓住这个机会,确实至少能让产业规模翻一翻,总体上是不亏的。

    不但能够正常活下来,还能获得一个腾飞的机会,谁还不想要接这个方案,那真的不适合在这个圈子里了。

    ——

    顺天府的朱简烜,自己忙活了几天后,又被父亲专门叫了过去,讨论关于顺天府旧城的改造问题。

    老皇帝坐在炕上,让朱简烜坐在对面,拿着一份简单的示意图,放在炕上的小桌上:

    “我有一个想法,把嘉靖时期最大的烂尾工程干完,把顺天府外城修完整。”

    “烂尾工程”这个词多半是崇祯皇帝发明的。

    至于嘉靖时期最大的烂尾工程,那肯定是顺天府城外城的那半拉城墙了。

    嘉靖最初的原计划,是在顺天府内城外面加上完整一圈城墙,形成一个“回”字形的双层城墙结构。

    但是当时修完了南边的一道墙之后,就发现财政拿不出更多的钱继续修完了。

    最终就把南边的城墙提前向北拐,尽快跟旧城墙直接连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凸”字形结构。

    这个烂尾工程一直就这么烂到了现代。

    现在老皇帝想把剩下的城墙修好,让顺天府城形成既定的回字形结构。

    朱简烜看了一下老皇帝的简易规划图,顿时就皱起了眉头。

    规划图是最近勘探后的图纸基础上画的,路线应该不完全是嘉靖时期的方案,但大体范围应该也差不太远。

    南面不用说,就是顺着外城城墙,后世南二环的范围,继续向东西两侧扩展长度。

    向东延伸到东三环和东四环之间,地铁十四号线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