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球地处偏远,文化落后,这是不争的事实,他也一直想要改变现状,只是苦于没有办法。

    “所以,本王想在琉球建一座学堂,教授大明文化,不知中山王意下如何?”

    武宁听完,心中格登一下。

    这朱檀,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

    表面上是建学堂,教授大明文化,可实际上,谁知道他安的什么心?

    “殿下此举,实在是功在千秋,造福琉球万代啊!”武宁干笑了两声,心里却在打鼓,“只是……琉球国小民贫,这建学堂的费用……”

    “中山王不必担心,”

    朱檀一副“我懂你”的表情,大手一挥,“本王既然提出这个建议,自然会鼎力相助。”

    “这样吧,建学堂的费用,就由本王来承担,至于先生嘛,本王也会从应天府挑选几位德高望重,学富五车的鸿儒,前来授课,中山王以为如何啊?”

    武宁闻言,心头顿时一沉,这哪是“以为如何”,分明是“此事已定”!

    朱檀这番操作,表面上是好意,可实际上,却是要将琉球变成大明的文化殖民地!

    到时候,琉球的孩子们从小就学习大明的语言、文化、历史,长大后,自然而然地就会认同大明,甚至以身为大明人而自豪。

    如此一来,琉球还有什么希望?

    武宁越想越心惊,可偏偏,他现在骑虎难下。

    当初为了让朱檀答应出兵,他可是拍着胸脯说琉球会承担一切费用,现在朱檀主动提出承担建学堂的费用,他要是拒绝,岂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

    “殿下如此慷慨,下官真是……感激涕零啊……”

    武宁挤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心里却在滴血。

    “哈哈,中山王不必客气,你我本理应守望相助嘛!”

    朱檀哈哈大笑。

    这琉球,迟早是本王囊中之物!

    就这样,一座名为“明伦堂”的学堂,在朱檀的“大力支持”下,在琉球拔地而起。

    消息传开,琉球百姓议论纷纷,有人欢喜,有人担忧。

    “听说大明的学堂里,不仅教授读书写字,还教授各种技艺,以后咱们的孩子也能像大明人一样,成为有学问的人了!”

    一位农夫兴奋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