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 阁老有何话说?(2/8)
效率?文武百官们都有一种头晕目眩的感觉。
陈芝豹已经彻底抛开了对朱由检的成见,站了出来,说道:“我不明白,什么是生产?”
朱由检微微一笑,阳光灿烂:“很简单,技术才是最重要的!所谓的生产力,其实就是一亩地出产的作物数量,以及当季产出的作物数量。有了更多的食物,就算遇到干旱和洪水,我们还有什么好怕的?”
这个时候,所有人都明白了什么是“生产力”,就在他们思考着“生产力”这个词的时候,朱由检又提出了一个问题:
“既然懂得了什么是效率,那就说说看,该怎么做吧。”
朱由检站在皇位上,就像是在学着师父!他想起了自己在学校里的那一幕。
不过,这却让文武百官们有些为难了。
才刚刚明白原理,就提出这么高深的问题,实在让人难以接受。
朱由检摇了摇头,心想这孩子还真是难学。他以尚方剑为棒,上前一步,险些给了周延儒一记耳光。
“周延儒,你好歹也是上朝之人,难道朕之前没跟你说起过这些稀奇古怪的手段吗?”
朱由检觉得这也不能全怪他们,这些人都是古代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维方式,不能以自己的身份地位比别人高,就沾沾自喜。
“歪门邪道?你是说,破解之法就是取巧?”周延儒也是一脸的难以置信。
没有一个人能听懂他的话,因为他们的目光都集中在了朱由检的那句话上。
下一刻,朱由检的嘴唇动了动,说道:“你傻吗?行!我让你做我的导师!”
“什么东西最关键?是一件道具!耕地需要工具,挖坑也需要工具,人类之所以会利用工具,就是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强!”
说到这里,朱由检声音陡然拔高,震声道:“这正是我要说的!我要你马上把这个世界上所有有才华的人都找来!”
朱由检挠了挠头:“我之前不是告诉过你了么,你一点都不在意?”
周延儒和钱谦益是真的听说了朱由检的话,可当皇帝问到他们的时候,两人却是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皇帝心情大好,转头对着陈芝豹说道:“我还有一件事要跟你说,你现在就带一个叫宋英兴的人过来!记得对我好一点!”
“宋应星,你是谁?”所有人都是一愣,完全没听说过。
但朱由检却听说了这个人,而且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那可是明代有名的大科学家,《天工开物》的作者。字长庚,祖籍江西奉新县瓦溪牌楼里(现在奉新县宋埠公社牌坊大队),是个地道的农民,是个地道的农民。
宋应星毕生从事农耕、手工等方面的科研工作,积累了大量的科研成果;与此同时,他又具有一种思想上的先觉感,是一位对封建与中古时期的学院派进行批评的思想家。
如果是在明朝,那就是明朝的时候,也就是一六三四年,他就会被任命为江西宜县的教习。饶是如此,宋应星在明代也得不到重用,原因就在于明代的文化习惯就是拒绝那些稀奇古怪的科技。
这一次,他要当上新的皇帝,一定要把这个科学家当成自己的接班人!
陈芝豹已经彻底抛开了对朱由检的成见,站了出来,说道:“我不明白,什么是生产?”
朱由检微微一笑,阳光灿烂:“很简单,技术才是最重要的!所谓的生产力,其实就是一亩地出产的作物数量,以及当季产出的作物数量。有了更多的食物,就算遇到干旱和洪水,我们还有什么好怕的?”
这个时候,所有人都明白了什么是“生产力”,就在他们思考着“生产力”这个词的时候,朱由检又提出了一个问题:
“既然懂得了什么是效率,那就说说看,该怎么做吧。”
朱由检站在皇位上,就像是在学着师父!他想起了自己在学校里的那一幕。
不过,这却让文武百官们有些为难了。
才刚刚明白原理,就提出这么高深的问题,实在让人难以接受。
朱由检摇了摇头,心想这孩子还真是难学。他以尚方剑为棒,上前一步,险些给了周延儒一记耳光。
“周延儒,你好歹也是上朝之人,难道朕之前没跟你说起过这些稀奇古怪的手段吗?”
朱由检觉得这也不能全怪他们,这些人都是古代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维方式,不能以自己的身份地位比别人高,就沾沾自喜。
“歪门邪道?你是说,破解之法就是取巧?”周延儒也是一脸的难以置信。
没有一个人能听懂他的话,因为他们的目光都集中在了朱由检的那句话上。
下一刻,朱由检的嘴唇动了动,说道:“你傻吗?行!我让你做我的导师!”
“什么东西最关键?是一件道具!耕地需要工具,挖坑也需要工具,人类之所以会利用工具,就是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强!”
说到这里,朱由检声音陡然拔高,震声道:“这正是我要说的!我要你马上把这个世界上所有有才华的人都找来!”
朱由检挠了挠头:“我之前不是告诉过你了么,你一点都不在意?”
周延儒和钱谦益是真的听说了朱由检的话,可当皇帝问到他们的时候,两人却是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皇帝心情大好,转头对着陈芝豹说道:“我还有一件事要跟你说,你现在就带一个叫宋英兴的人过来!记得对我好一点!”
“宋应星,你是谁?”所有人都是一愣,完全没听说过。
但朱由检却听说了这个人,而且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那可是明代有名的大科学家,《天工开物》的作者。字长庚,祖籍江西奉新县瓦溪牌楼里(现在奉新县宋埠公社牌坊大队),是个地道的农民,是个地道的农民。
宋应星毕生从事农耕、手工等方面的科研工作,积累了大量的科研成果;与此同时,他又具有一种思想上的先觉感,是一位对封建与中古时期的学院派进行批评的思想家。
如果是在明朝,那就是明朝的时候,也就是一六三四年,他就会被任命为江西宜县的教习。饶是如此,宋应星在明代也得不到重用,原因就在于明代的文化习惯就是拒绝那些稀奇古怪的科技。
这一次,他要当上新的皇帝,一定要把这个科学家当成自己的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