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国内的合成纤维产品在品质和品类上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所谓品类差距,也就是差别化方面的差距。对那些大型合成纤维制造商来说,同样是腈纶纤维,他们可以玩出花来,可以生产多种多样不同功能的产品,比如仿真丝、仿桃皮、远红外纤维、抗菌防臭纤维、阻燃纤维、防水透湿、抗静电纤维等等。相比之下国内的产品还是以常规产品为主。差别化纤维比例少,品种单一,国内合成纤维差别化比例还不到百分之十五,而国外发达国家大部分都在百分之四十左右。
国内合成纤维生产厂家还存在规模小,生产能力分散的情况,缺乏与国外大公司竞争的能力。比如涤纶长丝生产规模平均只有0.433万t/a,涤纶短丝生产规模全国平均只有0.912万t/a,腈纶全国平均2.5万t/a,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差距比较大。如台湖地区的涤纶长丝平均达到了1.6万t/a,涤纶短丝平均达到7.2万t/a,腈纶平均达到6.5万t/a,差距还是非常大的。
另外在技术和成本上,也有一些差距。目前国内化纤企业的技术装备基本成套引进,又存在建设分散化和小而全,加上历史负担大,自有资金紧张,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主要靠负债建设,生产流动资金主要靠贷款,生产折旧和修理费用大,成本高。化纤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也比较低,人均实物劳动生产率只有10吨,而同期韩国为85吨,台湖地区为115吨,差别巨大。
国内合成纤维生产厂家还存在规模小,生产能力分散的情况,缺乏与国外大公司竞争的能力。比如涤纶长丝生产规模平均只有0.433万t/a,涤纶短丝生产规模全国平均只有0.912万t/a,腈纶全国平均2.5万t/a,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差距比较大。如台湖地区的涤纶长丝平均达到了1.6万t/a,涤纶短丝平均达到7.2万t/a,腈纶平均达到6.5万t/a,差距还是非常大的。
另外在技术和成本上,也有一些差距。目前国内化纤企业的技术装备基本成套引进,又存在建设分散化和小而全,加上历史负担大,自有资金紧张,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主要靠负债建设,生产流动资金主要靠贷款,生产折旧和修理费用大,成本高。化纤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也比较低,人均实物劳动生产率只有10吨,而同期韩国为85吨,台湖地区为115吨,差别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