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这几天的娱乐圈很热闹。

    两岸三地电影艺术交流会成为所有人关注的目标。

    不少人都想到第一次两岸三电影艺术交流会时的场景。

    那一次,陈时平成立了导演协会,把香江导演协会弄得名存实亡。

    最主要的是,那一次陈时平还和湾湾达成共识,扶持本土限制引进片,把港片最主要的市场给砍掉大半。

    直接导致港片不得不北上和内地进行合作。

    就是那一次之后,港圈在内地制片厂面前就很难嚣张起来了。

    原本他们砸钱,内地制片厂协拍,后来就变成共同拍摄,甚至在剧本上都失去一定的主导权。

    谁有市场谁是老大嘛,谁让那个时候的内地市场大呢。

    现在市场更大了,票房过亿已经是家常便饭,港圈更没办法脱离内地市场,只能依附内地电影市场。

    港圈很多人,此时仿佛重新经历一遍那一年的状况。

    只不过这一次,目标变成了湾湾。

    不上港圈的公司很开心啊,少了湾湾的投资商和资本进入内地,他们的空间就更大了。

    除开投资商,香江的导演演员也开心啊,内地现在一年开那么多剧,少了湾湾演员的竞争,那不就都用香江的了。

    此消彼长啊。

    港圈的影视剧除开内地市场以外还有东南亚市场呢,如果湾湾那边发展不好,东亚市场也会空出来一大块。

    港圈巴不得湾湾的本土影视凋零,那样就少了一个竞争对手。

    湾湾就做票仓好了,发展什么影视,乖乖进电影院掏钱嘛。

    湾湾比香江大,但是湾湾能够走出去的市场很小,完全比不了香江在外的市场。

    内地是湾湾很重要的市场,现在被卡,他们的日子会难过。

    这些道理不光竞争对手懂,湾湾的业内人士又怎么不会懂呢。

    好莱坞电影来不来湾湾对他们来说有鸡毛关系!

    挣的钱又不给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