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拳头攥的紧紧的,没有因为太后的话,怒气削减,“当年宸妃不肯供出来的人,是不是成王?!”

    “是。”

    简简单单一个字。

    可对皇上来说,却像剜骨的刀。

    从谢景衍把懿旨给他看时,他就猜到七八分了。

    可真听到太后承认,皇上还是接受不了,脚步往后踉跄两步,皇上看着太后,“你明知道宸妃无辜,就因为怕我迁怒成王,就隐瞒下来,眼睁睁的看着我处死颜家满门,把衍儿贬去看守皇陵?!”

    太后红着眼睛道,“你让哀家怎么告诉你?当年设局的人是要你看到宸妃和韩家大少爷,成王是收到消息赶去颜府救宸妃的,韩大少爷怕宸妃恨他,怕祸及韩家满门,拿刀子捅自己保持清醒离宸妃远远的,最后看到你去,知道事情不会善了,自尽在颜府,留具尸体向你证明他没有染指宸妃。”

    要不是韩大少爷的果断,最后不止他难逃一死,还会牵连韩府满门。

    要不是确定韩大少爷不是那个人,皇上连辞官的机会都不会给韩阁老。

    皇上有多爱宸妃,就有多恨宸妃的背叛,儿子是自己生的,太后还能不知道。

    太后看着皇上,“宸妃知道哀家最怕的就是皇上和成王因她反目,她被打入冷宫,数次想求见哀家,最后让元公公帮她给哀家传话,哀家才去了冷宫。”

    皇上没想到这事还有元公公一份,他瞥头看向元公公。

    吓的元公公噗通跪地,“当年奴才见皇上要处决颜家满门,奴才去劝宸妃,宸妃知道后,跪下来求奴才,让奴才帮她给太后传句话,奴才实在不忍心,就帮她了……”

    元公公怕皇上怪罪他,把当年元公公让他帮忙传的话一五一十说出来。

    在元公公看来,就是两句很寻常的话。

    不过现在元公公猜应该与成王有关。

    皇上看向太后,“当年太后训诫宸妃什么话?”

    太后没有隐瞒,如实道,“在宸妃进宫第一天,哀家就训诫过她,要皇上和成王因她反目,哀家决不轻饶。”

    “她不论皇上怎么追问都不肯说出是谁,却让元公公帮她给哀家带这么一句话,哀家也怀疑过是不是成王得不到就想毁了,这才去冷宫见她。”

    “宸妃没有威胁哀家,只跪在地上把先皇赐给成王的玉佩呈给哀家,说她谨记哀家的教诲,不敢做让成王和皇上反目的事,她遭人算计,让皇上丢尽颜面,她死不足惜,但颜家无辜,不该受她牵连,她求哀家看在她从没有忤逆过哀家的份上,护凌王周全,帮颜府保一丝血脉。”

    那块玉佩太后一眼就认出来是成王惯常佩戴的玉佩,这玉佩要宸妃交给皇上,兄弟绝对会反目成仇。

    宸妃选择把玉佩交给她,太后心底如何不动容?

    太后收了玉佩,答应宸妃的请求。

    这就是太后为何帮着保颜家一丝血脉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