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名振和张煌言明明是为鲁王政权的长远利益考虑,为抗清大业考虑,但在旁人看来,他们眼看着在向“卖国贼”发展,对隆武朝廷畏之如虎,对自己人却拔刀相向,就连他们的部下也有很多人不理解……张肯堂等人抢占了大义名分,张名振和张煌言未曾开口就输了三分理,无法用未曾发生的事情说服他们,又不愿自己人发生内杠,所以这段时间左右为难,压力很大。

    前路艰辛,张煌言一步步向前走着,离南京越来越近。

    沿途各地都已光复,呈现出一副勃勃生机,张煌言的心情渐渐开朗,期待着和汪克凡的见面,这个横空出世的年轻将领,一次次打败强大的清军,几乎凭借一己之力拯救了半壁江山,他的身上到底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呢?

    ……

    汪克凡这段时间很忙。

    宁镇会战全歼清军数万人,但是楚军也几乎打残了,下一步的战斗又即将展开,追剿残敌,调整部署,收复失地,安民筹饷,休整兵马,抚恤伤亡……有太多的事情需要处理。

    谭泰的主力缩进南京城,另以一部据守镇江,楚军乘胜向前推进,已经到达南京城的近郊,很快就会到达埋葬朱元璋的孝陵,下面的仗该怎么打,应该先打哪里,还需要仔细考虑。

    南京是个不好啃的硬骨头,首先排除,朱元璋把这座城市修得异常坚固,不但城高墙厚,各种城防工事也非常完备,很难用黑火药炸塌城墙,攻城战很可能会演变成长时间的围困战,太平天国时期曾国藩围攻南京,前后用了三年时间才攻破城池,楚军现在根本没有这个人力财力和物力。

    苏杭是江南最富庶的地区,城防也没有南京这么变态,应该排在前面,但是福建还有一大坨清军,也是一个值得优先考虑的目标,到底先打苏杭还是先打福建,楚军内部正在进行讨论。

    听说仙霞诸关失守,汪克凡给滕双林写了一封长信。

    在楚军高级将领中,滕双林算是颇有智谋的善战之将了,但这只局限在战术层面,一碰到模棱两可的战略层面,他往往就会犯错……陈邦傅的广西兵战斗力有限,镇筸营调走后,不能指望陈邦傅一直能守住仙霞古道,滕双林的通城营必须挑起这副担子,但他为了和鲁王朱以海抢地盘,把通城营分兵派了出去,差点酿成大祸。(未完待续请搜索,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读书族小说网;https://kpc.lantingge.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