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关于其他各地,告诉各位掌柜,一定不可心高气傲、骄纵行事,合信商会要走的是一条万难之路,稍有差池都将功亏一篑。酒楼的开设与营业并不代表一切已无动荡,各自行事当如履薄冰,每个情报之点,都要长久以往,这样才是真正的无后顾之忧!”
“喏,老奴谨记,稍后便将小姐之意传往各地!”福伯拱手遵令,随即又开口问道:“另有一事,虽然并非急切,但却是要禀明小姐一下。各大面食所需要的麦,仅有北方各国有种植,而且数量稀少。虽说以目前合信商会的消耗还可以支撑,但是到三五年后,怕是会遇见没有麦粮的情况!”
战国时期北方的主要粮食作物为“菽”和“粟”,也就是俗称豆类和小米,小麦分布并不广阔,因为相比较起来,小米的成熟期比之更短,豆类的产量比之更高,更何况战国时期人们吃饭基本都是蒸熟食之,小麦的口感不言而喻。
但是当面粉出现之后。尤其是馒头这类新型的军粮,小麦的地位就水涨船高,逐步在古中国农业生产中形成了“南稻北麦”的格局。
而小麦的短缺这一点赵诗雨是知道的,因此合信酒楼开设之初,赵诗雨定下的各类饭食价格虽然不高,但也不算太低,一是因为初期的合信商会仅仅只关注于中上层富贾权贵,对于底下的黎民百姓暂时没有考虑到。
这倒不是赵诗雨眼里只有利益,不懂得以此造福天下百姓,而是因为目前并不是推出此举的良机。要将庖厨之道彻底面世,面向广大华夏区域,除非要等到嬴政掌权,或者赵诗雨手中有了实权之时,方可行此之举!否则这些功绩,很有可能会成为旁人的嫁衣!
而这其二便是因为小麦的短缺,使得一部分商品无法进行大批量面世,对于这一点,赵诗雨也是一开始便知晓,只是因为时间问题无法彻底解决此事。
而如今福伯问起,赵诗雨感觉很开心,这代表着合信府中人已经开始在思考后面的路。这也是赵诗雨希望的,不论是合信商会还是嬴政,赵诗雨只希望为他们铺好台阶,让他们起始就站得更高,而不是仅仅靠赵诗雨自己。
“此事无妨,我已有定计,只待秋收之后,便可实施!眼下合信酒楼的需求已经满足,便不需再疑虑了!”赵诗雨想了想,胸有成竹道。
“如此,老奴便放心了!”赵诗雨之言,福伯很是坚信,这便是数月以来,赵诗雨在合信府中人心中建立的威信!
“造纸作坊怎么样了?建成到现在已经快两月了,出来多少成纸了?”突地想起了石安等人,赵诗雨便问道。
“作坊第一批草纸已经出品,不过因为内部消耗,所以就未卖出。而第一批纸,横纵八尺,总计三千张,已应各地需求,稍加裁剪供应。”福伯如实答道。
赵诗雨闻言,拧眉思索了片刻,说道:“作坊要扩大,三千张纸远远不够后面需求,造纸工艺颇费时间,趁早就要扩张,要不然都没有余货拿去卖!将石安四人全部拉去造纸作坊,造纸的原料、加工、库存清点,都要有人看着!至于学业指导的事情,反正又不是每天都有,就让他们轮着来,一人空缺另一人补上就行!”
“老奴遵令。”福伯将赵诗雨的一语一字都牢牢地记在了心里,恭声应道。
“哦对了,福伯你刚才说,我们商会之下还有经营女闾之所?”赵诗雨翻着眼睛回想到了这一讯息,然后满脸惊讶地问道。
女闾,便是战国时期的青楼,只是当时没有“青楼”或者“窑子”这么清新脱俗的名号,所以人们便改用祖师管仲设下的名号“女闾”(lv二声)。
这些东西,赵诗雨自然是知晓,只是有些奇怪,赵岳这么个“正儿八经”的主儿,怎么会开这种店面呢?想着想着,赵诗雨的眼神就有些阴险……
“咳咳~~”福伯见此,连忙轻咳两声,向赵诗雨解释道:“小姐莫要多想,开设女闾并非主上之意,而是胡雪儿管事的提议。吴孙初背叛合信府之时,为了与赵涉手下游侠抗衡,胡管事便提议开设几处女闾,以用来吸引江湖游勇,用作对抗赵涉,效果斐然。后来宗族赵先族老调给了主上诸多勇武之士,设立了合信府暗卫,才放下了用女闾之所招募江湖之士的打算。”
原来如此!赵诗雨点了点头,算是明白了此中详情。不过福伯这个眼神是什么意思?自己可没想歪啊!!赵诗雨嘴硬道:“福伯,多想什么啊?诗雨本来就是这样想的啊!”
“嗯嗯~~!”明面上,福伯一脸慈祥,点头笑了笑。心里却有些无奈:您方才的表情和眼神,可不像是这样认为的啊!
赵诗雨倒也没再纠结此事。只是没有想到合信商会居然也有这等风月之所,这让赵诗雨新奇的同时,又开始盘算,是否要利用下这一行当!
“小姐……小姐!!”福伯连着喊了好几声,才将赵诗雨的魂儿喊了回来。
见此,福伯抹了一把汗,说道:“小姐,主上方才有吩咐,今天稍晚时分,太子或许会来府中拜会,让您看看要不要跟着老奴去中泰院一趟。”说完小心地看了赵诗雨一眼,满脸复杂。
福伯之意,赵诗雨心领神会。其实这事儿没这么复杂,赵诗雨讨厌赵偃这事儿全合信府都知道,现在赵诗雨要为了吴孙去应和赵偃一下,这让赵岳都觉得自己的女儿吃了个大亏,还这么懂事!就连福伯也觉得赵诗雨为此做了很大的委屈,很大的奉献呢。
“喏,老奴谨记,稍后便将小姐之意传往各地!”福伯拱手遵令,随即又开口问道:“另有一事,虽然并非急切,但却是要禀明小姐一下。各大面食所需要的麦,仅有北方各国有种植,而且数量稀少。虽说以目前合信商会的消耗还可以支撑,但是到三五年后,怕是会遇见没有麦粮的情况!”
战国时期北方的主要粮食作物为“菽”和“粟”,也就是俗称豆类和小米,小麦分布并不广阔,因为相比较起来,小米的成熟期比之更短,豆类的产量比之更高,更何况战国时期人们吃饭基本都是蒸熟食之,小麦的口感不言而喻。
但是当面粉出现之后。尤其是馒头这类新型的军粮,小麦的地位就水涨船高,逐步在古中国农业生产中形成了“南稻北麦”的格局。
而小麦的短缺这一点赵诗雨是知道的,因此合信酒楼开设之初,赵诗雨定下的各类饭食价格虽然不高,但也不算太低,一是因为初期的合信商会仅仅只关注于中上层富贾权贵,对于底下的黎民百姓暂时没有考虑到。
这倒不是赵诗雨眼里只有利益,不懂得以此造福天下百姓,而是因为目前并不是推出此举的良机。要将庖厨之道彻底面世,面向广大华夏区域,除非要等到嬴政掌权,或者赵诗雨手中有了实权之时,方可行此之举!否则这些功绩,很有可能会成为旁人的嫁衣!
而这其二便是因为小麦的短缺,使得一部分商品无法进行大批量面世,对于这一点,赵诗雨也是一开始便知晓,只是因为时间问题无法彻底解决此事。
而如今福伯问起,赵诗雨感觉很开心,这代表着合信府中人已经开始在思考后面的路。这也是赵诗雨希望的,不论是合信商会还是嬴政,赵诗雨只希望为他们铺好台阶,让他们起始就站得更高,而不是仅仅靠赵诗雨自己。
“此事无妨,我已有定计,只待秋收之后,便可实施!眼下合信酒楼的需求已经满足,便不需再疑虑了!”赵诗雨想了想,胸有成竹道。
“如此,老奴便放心了!”赵诗雨之言,福伯很是坚信,这便是数月以来,赵诗雨在合信府中人心中建立的威信!
“造纸作坊怎么样了?建成到现在已经快两月了,出来多少成纸了?”突地想起了石安等人,赵诗雨便问道。
“作坊第一批草纸已经出品,不过因为内部消耗,所以就未卖出。而第一批纸,横纵八尺,总计三千张,已应各地需求,稍加裁剪供应。”福伯如实答道。
赵诗雨闻言,拧眉思索了片刻,说道:“作坊要扩大,三千张纸远远不够后面需求,造纸工艺颇费时间,趁早就要扩张,要不然都没有余货拿去卖!将石安四人全部拉去造纸作坊,造纸的原料、加工、库存清点,都要有人看着!至于学业指导的事情,反正又不是每天都有,就让他们轮着来,一人空缺另一人补上就行!”
“老奴遵令。”福伯将赵诗雨的一语一字都牢牢地记在了心里,恭声应道。
“哦对了,福伯你刚才说,我们商会之下还有经营女闾之所?”赵诗雨翻着眼睛回想到了这一讯息,然后满脸惊讶地问道。
女闾,便是战国时期的青楼,只是当时没有“青楼”或者“窑子”这么清新脱俗的名号,所以人们便改用祖师管仲设下的名号“女闾”(lv二声)。
这些东西,赵诗雨自然是知晓,只是有些奇怪,赵岳这么个“正儿八经”的主儿,怎么会开这种店面呢?想着想着,赵诗雨的眼神就有些阴险……
“咳咳~~”福伯见此,连忙轻咳两声,向赵诗雨解释道:“小姐莫要多想,开设女闾并非主上之意,而是胡雪儿管事的提议。吴孙初背叛合信府之时,为了与赵涉手下游侠抗衡,胡管事便提议开设几处女闾,以用来吸引江湖游勇,用作对抗赵涉,效果斐然。后来宗族赵先族老调给了主上诸多勇武之士,设立了合信府暗卫,才放下了用女闾之所招募江湖之士的打算。”
原来如此!赵诗雨点了点头,算是明白了此中详情。不过福伯这个眼神是什么意思?自己可没想歪啊!!赵诗雨嘴硬道:“福伯,多想什么啊?诗雨本来就是这样想的啊!”
“嗯嗯~~!”明面上,福伯一脸慈祥,点头笑了笑。心里却有些无奈:您方才的表情和眼神,可不像是这样认为的啊!
赵诗雨倒也没再纠结此事。只是没有想到合信商会居然也有这等风月之所,这让赵诗雨新奇的同时,又开始盘算,是否要利用下这一行当!
“小姐……小姐!!”福伯连着喊了好几声,才将赵诗雨的魂儿喊了回来。
见此,福伯抹了一把汗,说道:“小姐,主上方才有吩咐,今天稍晚时分,太子或许会来府中拜会,让您看看要不要跟着老奴去中泰院一趟。”说完小心地看了赵诗雨一眼,满脸复杂。
福伯之意,赵诗雨心领神会。其实这事儿没这么复杂,赵诗雨讨厌赵偃这事儿全合信府都知道,现在赵诗雨要为了吴孙去应和赵偃一下,这让赵岳都觉得自己的女儿吃了个大亏,还这么懂事!就连福伯也觉得赵诗雨为此做了很大的委屈,很大的奉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