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就算如此,他的所知也极其狭隘,除了四书五经,读书人必背的圣人所言外,他只能通过游记、史书,以及二哥的信。

    就连在京城前,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当了井底之蛙,蠢兮兮地还以为沧州算是极好的了。

    想到这里,莫如桂坐不住了,直接去查阅该找的书籍所在处。

    一查,一二层的基本上大多数都是古籍抄本,与科举所考内容相关性很大,也有介绍各地人文与状况的,只不过,稀缺的很。

    而莫如桂所需的资料,大部分,都在三四层……

    莫如桂本想着将就着看。可,莫如桂找到的这些,对各地的简介极其详略,甚至一句未知,又或者直接漏掉了。

    无奈之下,莫如桂只得找到负责登记的那位中年先生,询问是否可以通融一番,让自己上去借阅书籍。

    一听莫如桂这个要求,先生马上摇头,拒绝他:“这可是死规定,非国子监之人不可进。”

    虽然心里做好被拒绝的准备,可莫如桂心里还是有点失望。

    除了国子监的藏书阁外,若要收集齐这么多资料,只怕得废好一阵功夫。

    “不过,若你可以找到愿意为你担保之人,亦是可以进入三楼的。”在莫如桂思索之时,先生压低声音,说了这一句。

    也就是所谓的“开后门”。

    莫如桂明白这个道理:“可,谁又愿意为我担保呢?学生才来国子监不久,就连授课先生也未曾见过几面。”

    先生翻出一个泛黄的簿子,问莫如桂;“我这里有挂名簿,可将你的名字暂且记入其中,若有人愿意带人上楼,便会翻阅此簿。”

    “那就劳烦先生了。”

    忙完这些,天色已黑。

    莫如桂只能放弃继续翻阅的心思,收拾东西会寝舍了。

    回到寝舍楼下,守门的大爷喊住莫如桂,将两样东西交给他。

    一个布包,一封信。

    莫如桂谢过昏昏欲睡的大爷,就着豆大的灯烛摸黑回寝舍。

    趁着打更人未至,尚未吆喝着灭火烛,莫如桂在回到寝舍后,匆匆把自己收拾一下,洗把脸,也不管手上湿漉漉的,直接打开布包。

    这是,月燕的东西?

    在打开外面的一层粗布后,内里还有一个用油纸折叠起来的小纸包,上面画着一个小酒壶。

    打开一看,里边是一张折起来的纸,以及一个小瓷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