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这次调朱由骢回国的理由非常传统,他当然不会告诉这死胖子是要进行报复。虽然朱由骢头上顶着的依然是镇国将军这种低级爵位。他也一直在努力让自己不要显得那么引人注目,但不可否认的是用权倾朝野,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来形容他现在的地位已经太过谦虚。

    从朝堂到民间所有人的目光总是会不自觉地落在他身上,甚至连崇祯这个做皇帝的也会在不知不觉间把他视为精神支柱。即便不提他当年拯救大明江山于危难,也不去考虑他亲率大军收复辽东除掉了大明的心腹大患,更不讨论他以一敌百将危害沿海地带多年的倭寇彻底消灭还没花一两银子租下了人家几座破岛。仅他征战多年拓地数千里,却没有为大明百姓增加任何负担这事就够让人感激的了。更何况还有来自官方的最可靠消息称,大明正在实施的各项利民改革都是由他在幕后推动并提供支持的呢

    而罗伊爵士等西方盟友的再次到访,更是让朱由骢的声望被推向了及至。百姓们可不知道那些家伙背地里打的什么主意,他们只知道根据迂腐的文人所言,华夏数千年来送出去的女人不少,强汉有昭君盛唐有文成,那都是拿自家的公主去换取一时的安宁。但象大明镇国将军这样不动一个手指头,就可以让万里之遥的番邦异族主动送上最动人的公主到大明和亲,还顺带恬着个笑脸来花大价钱购买破烂的事,他们真没听说过。

    然而,声望过高也会造成危害。大明百姓这几年的生活好了,自家的后生也被强征进了官学念书识字,闲得无聊的他们也会坐下来讨论下家长里短。在不经意见,他们发现那个万众瞩目的镇国将军居然无后。

    这还了得无论是儒家道义还是民间习俗,正统嫡传那永远都是最重要的。在彻底转变观念之前,一个家族一个团体乃至一个国家都需要这种凝聚力来发挥着稳定一切的作用。虽然大明的皇帝现在也没立太子,但百姓们不着急,毕竟有那么多皇妃在小皇子也有了那么几个,说不定皇帝哪天心情好了就拧一个出来呢

    但镇国将军就不同了,他到现在为止也就两位夫人还都没生育。别看镇国将军现在才二十岁出头,讨论继承人什么的是稍微早了点,但华夏民族流传了千年的那句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可不是说着玩的。而古人更有未雨绸缪的习惯,而镇国将军无后这个发现不但让普通百姓感到了惶恐,就连军中也开始出现了不安情绪。

    受到这种影响,崇祯皇帝仿佛也意识到自己亏欠了这位替大明消除各方隐患的弟弟太多。再三考虑之下,他觉得在倭岛上训练新兵这种事不需要那个小胖子亲自盯着,干脆就把他给调回来休息休息,顺便生一打儿女来给崇祯封赏着玩。

    而为了不让那个死胖子有机会耍赖,朝廷再次发出了十二道金牌令箭。也为了让天下百姓知道朝廷现在有钱了使的不再是前些年那种破木板,传旨天使每到一地都会把那足有半斤重的令箭挂高捧在手上臭显摆,顺带地也会把皇帝的圣旨宣读一下。

    崇祯这招够狠,明告天下让那小胖子不得不遵旨回国。虽然朱由骢可以不在乎自己的声望,却必须顾忌耍赖所产生的严重后果,一旦百姓们误会他要拥兵造反的话,人心惶惶之下谁还有心思配合朝廷的改革措施

    “将军啊,征战这么多年,您还有啥好怕的不就是生个娃么,瞧您这脸都快能挤出水来了。”左良玉是比较善解人意的,他接着补充道:“要咱说啊,既然两位夫人都不反对您纳妾,这趟回去就干脆再娶几房”

    “滚”还娶呢让朱由骢头疼的不是调他回国,反正倭岛上也没什么事可做了,回去跟那两个祸水躲在小院子里画眉为乐也不错。但他才刚过二十岁,他可还没折腾够,造人这事好象也太早了点

    “将军您还是回去吧”查干巴拉和多尔衮也站了出来,此次倭岛战役这俩祸害可是连砍带买地弄到了三百多万个脑袋的,即便是要继续打劫,那也可以趁这个机会赶在名额用完以前先回去给自己多留点种。

    “将军”这次负责宣旨的可不是宫中太监,而是那个同样不太安生的孙奇逢。只听他一本正经地道:“这鼓励生育的办法可是您提出来的,若连您自个都不遵守的话,那可真会让天下人寒心,更会严重影响到大明的改革进程,还会”

    “想想,你们让俺想想成不”朱由骢现在真的是欲哭无泪了,原本他召集这么多人来为的是商量出个办法把这事给糊弄过去,可真没想到是这个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