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兄切莫忘了此事。”文木相当认真的拱手道。
“定然不会。”
文木一动作起来,姜尔雍终于明白为什么小徒弟那么崇拜文木的庖厨技艺了,两只鸡三下五除二的就被他给扒毛开膛了,精致的炊具一应而足,各种佐料一应而全,鸡在烤架上烤着,山羊肉在瓦钵里熬着,麂肉在铫子里炖着,兔子肉在铁锅里炒着,竹筒饭在甑上蒸着,这边爆油滋滋响,那边肉汤嘟嘟地冒着泡,柴火烧起来的哔叭声中夹杂着锅铲的摩擦声,不多时,整个院子弥漫着肉香味饭香味。
自家两个宝贝徒弟也好似跟着孤鸿散人学了好几年厨艺似的,在文木的指挥下,淘米洗菜,撒佐料看火候,做得有模有样,要是在识药材熬汤药上有这么上心,怕是早也出师了,看得姜尔雍不知该高兴还是该置气。
看着文木那娴熟的烹饪手法,姜尔雍不禁暗下里感慨,说他是专修厨道的我都信。看着看着,姜尔雍不禁觉得这个场景很熟悉,思绪不知不觉飘到了二十四年前――天禧元年公元1017年。
天禧元年,十五岁的姜熙尔雍跟着高祖姜柏茹来到衢州信安县今浙江衢州市烂柯山,烂柯山为祛邪宗支系闵氏的门府所在地。
姜柏茹是受闵氏门主闵济世之请,前去为其父闵恩杏治伤。之所以能请到岐黄宗医界巨擘百岁大德前来亲自看诊,是因为闵恩杏之母与姜柏茹之妻是同门师姐妹。
闵恩杏在嘉兴府游历时,被魔教杜鹃门十几个高手围攻,等到闵氏门人前来救援时,闵恩杏已是奄奄一息,饶是姜柏茹医术高超,也是大费周章,殚精极虑,耗掉了自己半条老命才将闵恩杏从阎王手上拉了回来,不过也就一口气吊在那,活死人一个,每天用药物养着。
闵恩杏死不死活不活的,一年半载也不见得会清醒过来,加上姜柏茹自己也耗了不少真气,大伤元气得静养调息,于是带着玄孙便在烂柯山长住了下来。
姜熙那时虽年仅十五,治病救人的岐黄之术却远超上面四位兄长,加上天资聪颖,心性寡淡,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本心,深得高祖姜柏茹宠爱,不但出外游历一直带在身边,连在宗家都让他住进了自己的静修别院,将毕生所学倾囊相授。因此,姜熙就成了旁门支系拿来教育自家子弟的别人家的孩子,舞勺之年就能胜过立堂开馆的名医妙手,很多疑难杂症姜柏茹都不用亲自出诊,全让姜熙代劳。
在闵家住下来的日子,姜熙除了研习医书就是去山上转转,采些草药,偶尔也为闵家子弟治些头疼脑热的,过得倒也安乐自在。
一日,姜熙转悠到山项,见前面横亘着一道雄伟的弧形石梁,为丹霞岩天生桥,似一弯虹霞悬空而架,又似一把弯弓向天怒张,石梁中间有一条很大的缝隙,看上去容一人穿行绰绰有余。
姜熙很是好奇,想着那道缝隙挂在半天云中,应该是人迹罕至,说不定生有石斛一类的珍稀药材,便凝起真气,提步往石梁攀跃上去。
到了隙道口刚立稳,姜熙准备躬身往隙道里钻时,突然一道灰影从身边掠过,连忙下意识闪到安全的壁沿,站定抬眼一看,原来是只受惊的狗獾飞速往石梁下窜去。
姜熙还没回过神来,只听得从隙道里传来一声叱喝:“畜生,敢跑!”
一个套索从姜熙眼前飞过,径直往那狗獾套去,紧接着从隙道里钻出个十二三岁灰头土脸的少年。只可惜隙道太低,人只能匍匐着,力道用不上,套索并未套中狗獾。
那少年起身悻悻地收了套索,转头瞪了一眼旁边的姜熙:“都怪你惊了它,要不然我就抓住
了。”
“抱歉。”姜熙温文尔雅地拱了拱手。
“没事,”那少年一见长得神仙般的小哥哥主动认错,心情大好,马上阴转晴地笑了起来,“明天再来,总会把它给逮着的。”
“坐下吧,我给你看下伤口。”姜熙见少年手臂上渗出血迹,出于一个医者的本性主动说道。
“不碍事的。”虽然嘴里这么说,但少年还是很听话地褪去袖子,把手臂露了出来。
姜熙在四周搜索了一遍,就地取材摘了些止血的药草,揉烂按在少年的伤口上,掏出自己的一块方巾扎了起来。
“你家是附近山村的猎户?”姜熙边处理伤口边问。
“定然不会。”
文木一动作起来,姜尔雍终于明白为什么小徒弟那么崇拜文木的庖厨技艺了,两只鸡三下五除二的就被他给扒毛开膛了,精致的炊具一应而足,各种佐料一应而全,鸡在烤架上烤着,山羊肉在瓦钵里熬着,麂肉在铫子里炖着,兔子肉在铁锅里炒着,竹筒饭在甑上蒸着,这边爆油滋滋响,那边肉汤嘟嘟地冒着泡,柴火烧起来的哔叭声中夹杂着锅铲的摩擦声,不多时,整个院子弥漫着肉香味饭香味。
自家两个宝贝徒弟也好似跟着孤鸿散人学了好几年厨艺似的,在文木的指挥下,淘米洗菜,撒佐料看火候,做得有模有样,要是在识药材熬汤药上有这么上心,怕是早也出师了,看得姜尔雍不知该高兴还是该置气。
看着文木那娴熟的烹饪手法,姜尔雍不禁暗下里感慨,说他是专修厨道的我都信。看着看着,姜尔雍不禁觉得这个场景很熟悉,思绪不知不觉飘到了二十四年前――天禧元年公元1017年。
天禧元年,十五岁的姜熙尔雍跟着高祖姜柏茹来到衢州信安县今浙江衢州市烂柯山,烂柯山为祛邪宗支系闵氏的门府所在地。
姜柏茹是受闵氏门主闵济世之请,前去为其父闵恩杏治伤。之所以能请到岐黄宗医界巨擘百岁大德前来亲自看诊,是因为闵恩杏之母与姜柏茹之妻是同门师姐妹。
闵恩杏在嘉兴府游历时,被魔教杜鹃门十几个高手围攻,等到闵氏门人前来救援时,闵恩杏已是奄奄一息,饶是姜柏茹医术高超,也是大费周章,殚精极虑,耗掉了自己半条老命才将闵恩杏从阎王手上拉了回来,不过也就一口气吊在那,活死人一个,每天用药物养着。
闵恩杏死不死活不活的,一年半载也不见得会清醒过来,加上姜柏茹自己也耗了不少真气,大伤元气得静养调息,于是带着玄孙便在烂柯山长住了下来。
姜熙那时虽年仅十五,治病救人的岐黄之术却远超上面四位兄长,加上天资聪颖,心性寡淡,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本心,深得高祖姜柏茹宠爱,不但出外游历一直带在身边,连在宗家都让他住进了自己的静修别院,将毕生所学倾囊相授。因此,姜熙就成了旁门支系拿来教育自家子弟的别人家的孩子,舞勺之年就能胜过立堂开馆的名医妙手,很多疑难杂症姜柏茹都不用亲自出诊,全让姜熙代劳。
在闵家住下来的日子,姜熙除了研习医书就是去山上转转,采些草药,偶尔也为闵家子弟治些头疼脑热的,过得倒也安乐自在。
一日,姜熙转悠到山项,见前面横亘着一道雄伟的弧形石梁,为丹霞岩天生桥,似一弯虹霞悬空而架,又似一把弯弓向天怒张,石梁中间有一条很大的缝隙,看上去容一人穿行绰绰有余。
姜熙很是好奇,想着那道缝隙挂在半天云中,应该是人迹罕至,说不定生有石斛一类的珍稀药材,便凝起真气,提步往石梁攀跃上去。
到了隙道口刚立稳,姜熙准备躬身往隙道里钻时,突然一道灰影从身边掠过,连忙下意识闪到安全的壁沿,站定抬眼一看,原来是只受惊的狗獾飞速往石梁下窜去。
姜熙还没回过神来,只听得从隙道里传来一声叱喝:“畜生,敢跑!”
一个套索从姜熙眼前飞过,径直往那狗獾套去,紧接着从隙道里钻出个十二三岁灰头土脸的少年。只可惜隙道太低,人只能匍匐着,力道用不上,套索并未套中狗獾。
那少年起身悻悻地收了套索,转头瞪了一眼旁边的姜熙:“都怪你惊了它,要不然我就抓住
了。”
“抱歉。”姜熙温文尔雅地拱了拱手。
“没事,”那少年一见长得神仙般的小哥哥主动认错,心情大好,马上阴转晴地笑了起来,“明天再来,总会把它给逮着的。”
“坐下吧,我给你看下伤口。”姜熙见少年手臂上渗出血迹,出于一个医者的本性主动说道。
“不碍事的。”虽然嘴里这么说,但少年还是很听话地褪去袖子,把手臂露了出来。
姜熙在四周搜索了一遍,就地取材摘了些止血的药草,揉烂按在少年的伤口上,掏出自己的一块方巾扎了起来。
“你家是附近山村的猎户?”姜熙边处理伤口边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