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房依旧安安静静,玉书正在灶房煎药。

    推开沉重的院门,再穿过两条街,临街的二层小楼便矗立在面前,烫金的匾额在晨曦中,微微泛光——辞海书局。

    梦里,她离开书局,为了早些回家,一时走了捷径,反被人在后巷迷晕,好在方云寒来得及时,才未酿成大祸。

    可她要报官,他又不许,只说什么影响女子名声。偏将此事说破于众人的,又是他。

    眼下她来得比梦中要早。

    “冯姑娘,您先喝茶暖暖身子。”面熟的小厮躬身递上香茗,“小的这就去寻掌柜的。”

    说着话,最尽头的厢房里,一人翠绿衣裙摇曳拖地,云鬓斜垂扭着腰款款而来,她手中的罗扇轻摇,瞧见前来相请的小厮,手指一挑,勾住少年人笑得轻佻,“怎得,云羽避了我许久,今冯姑娘来了,倒是勤快起来?”

    “徐,徐掌柜。”云羽脸涨得通红,缩成一团动也不敢动,他来了这书局三年,徐娘子便戏了他三年。

    余光略过大厅里坐着的人影,云羽一顿,避开眼前那一片高耸莹白,垂着头又成了鹌鹑。

    “啧,真无趣。”徐娘子嗤笑着遣了小厮下去,莲步轻移,人还未到,挂在脚脖上的铃铛早就响得清脆。

    翻天覆地的寒意自后背升起。

    冯小小面色一僵,刚起身。就被笑容满面的徐娘子一把握住了手,“哎呦,这不是冯姑娘么?怎得,这么快便写出了下册?”

    若说京都里最时兴的话本,多数都出自辞海书局。

    尤其过往写本的都是些书生,酷爱写些门第之见,私定终身的戏码,看得多了便也无趣。若不是三年前,遇见了面前的少女,阴差阳错之下,订了初稿,哪里有辞海书局今日的规模。

    “徐掌柜。”

    冯小小轻轻挣开她的掌心,递上怀里的手稿,说得却不是梦里续约之事,“这是《宫怨》的下册,写完这本,我想歇一段时间。”

    翻在手里的底稿,字迹娟秀,行文一如既往的通俗易懂。徐娘子眉眼一挑,似笑非笑地看着拘谨的冯小小,“冯姑娘要停笔?”

    杯中茶香袅袅,遇冷生雾,一桌之隔,反倒瞧出了模糊不定。

    “正是。”冯小小颔首,“写了三年,如今江郎才尽,再无头绪。”

    “啧—”徐娘子娇滴滴地拖长尾音,“原是这个理由。我还以为,是方大夫不许姑娘再继续写这闺房读物。”

    她这一句说得突兀,话里念及「方大夫」三字又着实欢喜亲昵。

    冯小小眉间微蹙,原来,徐莹竟是与方云寒相熟的么?她心上念头几转,拢在袖里的掌心转瞬便覆了一层薄汗。

    “云羽。”扬声唤了小厮上来,徐娘子懒懒道,“按照旧例替冯姑娘结清余银。”话毕,她扭腰起身,不似过往那般热情,只随意点了点头便回了厢房。

    不过一盏茶的功夫,云羽便将账目算得清清楚楚。眼下时辰还早,街上行人也多,冯小小不敢再贪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