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家的口粮到底还是有惊无险地进了仓。李素珍正打着主意如何向老师说赊欠学费的事,老师却找上门来了。原来,心里存不下事的胡月静放出话去,说她和胡思梅不读书了。老师晓得了,就来劝胡大嫂。劝说的结果就是,先由老师把学费垫着,日后有了钱,再补交。
入秋,番茄种子也成熟了。胡舸帆翻出最后一块红花碎布,小心地把种子数了粒数,包在里面。怕被和她们一样吃不饱的老鼠啃了,李素珍把种子包放进她的首饰盒。首饰盒是她的陪嫁,如今早已饰去盒空,但盒子是洋铁做的,防人不行防老鼠完全没有问题。
一场秋雨一场寒,接下来的日子,雨总是三天两头淅淅沥沥下个不停,酬和了庄稼人,整日在屋里蜷得发霉。只有李素珍每天还忙上忙下。喂猪是不分农忙农闲的。只是让她发愁的是,天气一天比一天冷,万物逐渐凋零,她打猪草更难了,经常是背起大背篼走了七八里路,还打不满一背篼。费点子力气她不怕,她心疼的是鞋子。市面上新出来的胶鞋她是买不起的,一家人穿的是自己做的布鞋。做鞋是她闺阁时期的长项,各种鞋型,各种绣花,各种花型的鞋垫,她都会,现在做这种最最普通的布鞋对她来说是小菜一碟。布鞋裸廉,路走多了特别费,没多久就破一双。后来,谢伯娘教她用笋子壳垫鞋里子,这样可以节省一层布。但是,笋子壳做的鞋更不经穿。于是,李素珍也索性像赵家沟的一些庄稼人一样,打光脚板。走路硌脚是肯定的,慢慢地也就习惯了。
不知怎么回事,秋雨绵绵中,房子又漏起雨来。起先是堂屋漏,然后是灶屋漏,煮个饭,锅里水在涨,雨水不住地滴锅进来。没过多久灶跟前烧火的地方也漏起来,人淋几滴雨还好说,柴打湿了,不光烟大,发火都发不燃,于是,家里唯一的伞便派上了大用场,煮饭时遮人,不煮饭时遮柴。最后,三间里屋也漏起来了。
一天,赵正华披着蓑衣从院子前面过,胡报春喊住他:“正华二哥,什么时候出工呢?”
“雨停了就出。”赵正华嘴里回答着,眼睛却看也不看屋子这边。
“那什么时候雨才停呢。”
“我不知道。”
胡舸帆在灶屋里听见二人说话,走出来,喊:“你什么时候把石头背走?”家里的钱都拿来买了柴了,买石头的硬气话是说不出来了。
“天晴了就背。”赵正华立住。说完又走。
“天晴了又得出工,哪里有时间?”
赵正华又立住:“总会有时间。”
反正胡舸帆她们家的院子也没什么用场,石头堆那儿也不碍事,意思表达到了:没人想白要你的石头。胡舸帆也就不再说什么。正要回屋,却听见赵正华又大声说:“新盖的房子要捡瓦。”
“你说啥子?”倚在门口的胡报春问。
“跟你姐说,新盖的房子瓦滑,要移位,头一年都要捡挪一遍,才不漏。”
原来如此。胡舸帆在屋里暗想。还以为是生产队盖房时偷工减料瓦没用足或者是用了碎瓦。
“怎么捡?”胡舸帆重新走到堂屋门口。脸色却还是绷得帮紧。
“爬到房子上面去捡。”又对胡报春说:“胡报春,等天晴了,你来我家借楼梯。”
“要得。”正华二哥终于主动跟她说话了,胡报春回答得很爽快。
“捡瓦之前,先去街上买点子新瓦,好替换破瓦。”说完,正华二哥不再等胡报春应答,走了。
胡舸帆撅了撅嘴,自言自语道:“买新瓦,哪去拿钱来买新瓦?”
胡报春仰头看着屋檐,问胡舸帆:“大姐,你会捡吗?”
胡舸帆摇摇头。就算是会捡,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还得先买瓦。钱钱钱,学费都还欠着没着没落,又得用钱。哪有那么多屁事!胡舸帆心烦意乱地走进灶屋,举起撑花继续搅拌一锅南瓜。
入秋,番茄种子也成熟了。胡舸帆翻出最后一块红花碎布,小心地把种子数了粒数,包在里面。怕被和她们一样吃不饱的老鼠啃了,李素珍把种子包放进她的首饰盒。首饰盒是她的陪嫁,如今早已饰去盒空,但盒子是洋铁做的,防人不行防老鼠完全没有问题。
一场秋雨一场寒,接下来的日子,雨总是三天两头淅淅沥沥下个不停,酬和了庄稼人,整日在屋里蜷得发霉。只有李素珍每天还忙上忙下。喂猪是不分农忙农闲的。只是让她发愁的是,天气一天比一天冷,万物逐渐凋零,她打猪草更难了,经常是背起大背篼走了七八里路,还打不满一背篼。费点子力气她不怕,她心疼的是鞋子。市面上新出来的胶鞋她是买不起的,一家人穿的是自己做的布鞋。做鞋是她闺阁时期的长项,各种鞋型,各种绣花,各种花型的鞋垫,她都会,现在做这种最最普通的布鞋对她来说是小菜一碟。布鞋裸廉,路走多了特别费,没多久就破一双。后来,谢伯娘教她用笋子壳垫鞋里子,这样可以节省一层布。但是,笋子壳做的鞋更不经穿。于是,李素珍也索性像赵家沟的一些庄稼人一样,打光脚板。走路硌脚是肯定的,慢慢地也就习惯了。
不知怎么回事,秋雨绵绵中,房子又漏起雨来。起先是堂屋漏,然后是灶屋漏,煮个饭,锅里水在涨,雨水不住地滴锅进来。没过多久灶跟前烧火的地方也漏起来,人淋几滴雨还好说,柴打湿了,不光烟大,发火都发不燃,于是,家里唯一的伞便派上了大用场,煮饭时遮人,不煮饭时遮柴。最后,三间里屋也漏起来了。
一天,赵正华披着蓑衣从院子前面过,胡报春喊住他:“正华二哥,什么时候出工呢?”
“雨停了就出。”赵正华嘴里回答着,眼睛却看也不看屋子这边。
“那什么时候雨才停呢。”
“我不知道。”
胡舸帆在灶屋里听见二人说话,走出来,喊:“你什么时候把石头背走?”家里的钱都拿来买了柴了,买石头的硬气话是说不出来了。
“天晴了就背。”赵正华立住。说完又走。
“天晴了又得出工,哪里有时间?”
赵正华又立住:“总会有时间。”
反正胡舸帆她们家的院子也没什么用场,石头堆那儿也不碍事,意思表达到了:没人想白要你的石头。胡舸帆也就不再说什么。正要回屋,却听见赵正华又大声说:“新盖的房子要捡瓦。”
“你说啥子?”倚在门口的胡报春问。
“跟你姐说,新盖的房子瓦滑,要移位,头一年都要捡挪一遍,才不漏。”
原来如此。胡舸帆在屋里暗想。还以为是生产队盖房时偷工减料瓦没用足或者是用了碎瓦。
“怎么捡?”胡舸帆重新走到堂屋门口。脸色却还是绷得帮紧。
“爬到房子上面去捡。”又对胡报春说:“胡报春,等天晴了,你来我家借楼梯。”
“要得。”正华二哥终于主动跟她说话了,胡报春回答得很爽快。
“捡瓦之前,先去街上买点子新瓦,好替换破瓦。”说完,正华二哥不再等胡报春应答,走了。
胡舸帆撅了撅嘴,自言自语道:“买新瓦,哪去拿钱来买新瓦?”
胡报春仰头看着屋檐,问胡舸帆:“大姐,你会捡吗?”
胡舸帆摇摇头。就算是会捡,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还得先买瓦。钱钱钱,学费都还欠着没着没落,又得用钱。哪有那么多屁事!胡舸帆心烦意乱地走进灶屋,举起撑花继续搅拌一锅南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