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道:“你这腿去医院弄好些,不过这里救护车开不过来,寨里也没车出去,只能找人抬你出去。”
“不用这么麻烦,都是皮外伤,放些药包起来就好了。”我说。
女人让我们先去洗澡,又给我们找了干净的衣服,是他父亲的,都是很老旧的黑衣黑裤,我换上之后整个人就像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农民。布洛穿上却有一种另类的时尚感,同样的衣服不同的人穿起来感觉都不一样。
女人出去给我摘了草药,洗净剁碎后敷到伤口上,找来一些白纱布给我包上。她说我现在的情况,如果再奔波伤口好不了,让我在寨里多住几天,等伤好点了再走。
她倒是很热心,我的确得休息几天,至少今天之内是绝对走不了了。
我让她称呼我小王。她告诉我她叫杨明英,这个寨子里都姓杨,她简单说了寨里的情况,寨里的青壮年大都去广东、浙江工作了,基本只剩下老人和小孩。家里就她和她爷爷在,父母都在外工作。
杨明英给我们简单收拾了房间,我一沾到床上就睡死过去了,一直到晚上杨明英来叫我们吃晚饭,我才发现自己的肚子早已经空空荡荡,杨明英特地加了菜,还有酒喝。酒足饭饱之后我和杨明英闲聊了几句,感谢她的收留,然后又继续回床上躺着了。
第二天醒来的时候已经是日晒三竿,是被一阵歌声闹醒的。
“Lol—ngit—zab—gangx—nal,Diut—niuf—mais—nangx—bil,Hlat—jit—jes—nongx—lal……”听着调子像是苗族古歌,这声音有几分熟悉,很像是布洛的,我心说不会真是这小子在唱吧。
我一瘸一拐的走出屋外,经过一夜伤口疼得厉害。走到围栏边,就见布洛和几个老人坐在大树下,歌还真是他唱的,没想到这小子苗族古歌也会。
杨明英迎面走来:“醒啦。”她看向布洛他们:“你那朋友都唱了一早上了,老人们可喜欢了,现在这些歌寨里早没年轻人唱了。”
杨明英又告诉我,她爷爷以前是这里有名的歌师,那些老人都是年轻的时候跟他学的,但是现在的年轻人都不学了,平时也就几个老人自己唱唱。
我靠在围栏边看着他们,布洛的声线确实很好,唱起来别有一番味道,他唱一段就用苗语跟老人们说着什么,似乎在向老人们请教,可惜手机电池被我砸了,不然还真想偷偷录下来。近几十年以来,由于外来文化的影响及其他社会原因,懂古歌的人越来越少,在台江县中能唱完苗族古歌的人不上百人,这种原生态的苗族古歌我平时也没机会碰上。
几个小鬼没事干也跑过去听唱歌,大树下热闹起来,我走下吊脚楼,走过去,几个老人用苗语说着什么,说着说着老泪纵横,虽然我听不懂,但是能感受得到,现在年轻人都不唱古歌了,这些老人没想到还会遇到一个会唱古歌的年轻人,喜极而泣。
来到大树下,布洛看了我一眼,没理我,我拍了一个小屁孩的肩膀,问他那些老人说的是什么,小屁孩普通话很流利,苗语倒不太懂,大致跟我说是布洛懂得很多的古歌,老人们很高兴。
我有种意料之中的感觉,大约是觉得这小子不会则以,会则必定精通。
布洛的声音很好,几个小鬼听过之后都嚷嚷着教他们,是用普通话说的,所以我听得懂。
布洛说:“让爷爷教你们。”
小鬼们发出不满的声音。
布洛起身向老人们别过,往寨子的方向走去,我跟上他,调侃道:“你是专门来催泪的吗?唱一上午把老人全唱哭了。”
他不理会我,自顾自的往前走,不是回杨明英家,而是往寨子深处走去,我跟在他后边,不知道他要干什么。
我边走边打量着这个寨子,这里整个寨子都是木楼,没有砖房,而且都很陈旧,看起来有些年头了。吊脚楼都是三层的,底层是合基吊脚,是牲畜和农具屋,但是很多人家都不养牲畜,空在那;中间层用以生活起居,像杨明英家就是用木板分隔成一个个隔间,分为堂屋、火堂、卧室、厨房、茅厕之类的;顶层主要用来存放粮食和各种杂物。我看也没什么粮食,昨天来的时候看到寨边的很多田地都丢荒了。
整个寨子冷冷清清的,看不见一个年轻人。这一点倒是和我的老家很相似。
我跟着他来到一栋吊脚楼前,门没关,他用苗语唤了一声,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太太从屋里走出,包着头巾,穿着蓝色右衽的衣服,黑色裤子,身形伛偻。
“不用这么麻烦,都是皮外伤,放些药包起来就好了。”我说。
女人让我们先去洗澡,又给我们找了干净的衣服,是他父亲的,都是很老旧的黑衣黑裤,我换上之后整个人就像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农民。布洛穿上却有一种另类的时尚感,同样的衣服不同的人穿起来感觉都不一样。
女人出去给我摘了草药,洗净剁碎后敷到伤口上,找来一些白纱布给我包上。她说我现在的情况,如果再奔波伤口好不了,让我在寨里多住几天,等伤好点了再走。
她倒是很热心,我的确得休息几天,至少今天之内是绝对走不了了。
我让她称呼我小王。她告诉我她叫杨明英,这个寨子里都姓杨,她简单说了寨里的情况,寨里的青壮年大都去广东、浙江工作了,基本只剩下老人和小孩。家里就她和她爷爷在,父母都在外工作。
杨明英给我们简单收拾了房间,我一沾到床上就睡死过去了,一直到晚上杨明英来叫我们吃晚饭,我才发现自己的肚子早已经空空荡荡,杨明英特地加了菜,还有酒喝。酒足饭饱之后我和杨明英闲聊了几句,感谢她的收留,然后又继续回床上躺着了。
第二天醒来的时候已经是日晒三竿,是被一阵歌声闹醒的。
“Lol—ngit—zab—gangx—nal,Diut—niuf—mais—nangx—bil,Hlat—jit—jes—nongx—lal……”听着调子像是苗族古歌,这声音有几分熟悉,很像是布洛的,我心说不会真是这小子在唱吧。
我一瘸一拐的走出屋外,经过一夜伤口疼得厉害。走到围栏边,就见布洛和几个老人坐在大树下,歌还真是他唱的,没想到这小子苗族古歌也会。
杨明英迎面走来:“醒啦。”她看向布洛他们:“你那朋友都唱了一早上了,老人们可喜欢了,现在这些歌寨里早没年轻人唱了。”
杨明英又告诉我,她爷爷以前是这里有名的歌师,那些老人都是年轻的时候跟他学的,但是现在的年轻人都不学了,平时也就几个老人自己唱唱。
我靠在围栏边看着他们,布洛的声线确实很好,唱起来别有一番味道,他唱一段就用苗语跟老人们说着什么,似乎在向老人们请教,可惜手机电池被我砸了,不然还真想偷偷录下来。近几十年以来,由于外来文化的影响及其他社会原因,懂古歌的人越来越少,在台江县中能唱完苗族古歌的人不上百人,这种原生态的苗族古歌我平时也没机会碰上。
几个小鬼没事干也跑过去听唱歌,大树下热闹起来,我走下吊脚楼,走过去,几个老人用苗语说着什么,说着说着老泪纵横,虽然我听不懂,但是能感受得到,现在年轻人都不唱古歌了,这些老人没想到还会遇到一个会唱古歌的年轻人,喜极而泣。
来到大树下,布洛看了我一眼,没理我,我拍了一个小屁孩的肩膀,问他那些老人说的是什么,小屁孩普通话很流利,苗语倒不太懂,大致跟我说是布洛懂得很多的古歌,老人们很高兴。
我有种意料之中的感觉,大约是觉得这小子不会则以,会则必定精通。
布洛的声音很好,几个小鬼听过之后都嚷嚷着教他们,是用普通话说的,所以我听得懂。
布洛说:“让爷爷教你们。”
小鬼们发出不满的声音。
布洛起身向老人们别过,往寨子的方向走去,我跟上他,调侃道:“你是专门来催泪的吗?唱一上午把老人全唱哭了。”
他不理会我,自顾自的往前走,不是回杨明英家,而是往寨子深处走去,我跟在他后边,不知道他要干什么。
我边走边打量着这个寨子,这里整个寨子都是木楼,没有砖房,而且都很陈旧,看起来有些年头了。吊脚楼都是三层的,底层是合基吊脚,是牲畜和农具屋,但是很多人家都不养牲畜,空在那;中间层用以生活起居,像杨明英家就是用木板分隔成一个个隔间,分为堂屋、火堂、卧室、厨房、茅厕之类的;顶层主要用来存放粮食和各种杂物。我看也没什么粮食,昨天来的时候看到寨边的很多田地都丢荒了。
整个寨子冷冷清清的,看不见一个年轻人。这一点倒是和我的老家很相似。
我跟着他来到一栋吊脚楼前,门没关,他用苗语唤了一声,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太太从屋里走出,包着头巾,穿着蓝色右衽的衣服,黑色裤子,身形伛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