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学校组织做慈善(2/3)
李文殊脸色一红,摇了摇头,“没,我是想问问你到底在外面做什么呀,李想最近变化好大,通过推广乐信赚了不少钱,我每次问他怎么做到的,他都说是你帮忙弄的。所以我想,你是不是认识乐信公司的人呀,我也想抽空赚点钱。”
其实任何人都可以推广。
李想不过是受到了赵青峰一点点的资源倾斜。
但这对普通人来说已经很多了。
这才多久,就买了个人电脑,使得李文殊羡慕的同时也有些眼红。
赵青峰说到,“这是秘密,李想是我室友,所以我告诉了他。你不行,咱们关系还没到位,我的意思是,倘若你成了我的弟妹,或许我可以让李想告诉你实情。”
李文殊有点儿纠结。
现在和李想在一起的话,看起来发展势头还不错。
可推广乐信终归是短暂的营生,万一以后没钱赚,他家又是农村上来的,还能有啥大发展吗?
“我大学毕业前还没做好谈恋爱的准备...”
李文殊转移话题又聊了几句,两人到了于老师的办公室。
“小峰,文殊,下午组织一下全班同学捐款,明天去净月区的孤儿院和敬老院探望。”
于老师直言不讳地交代了新任务。
这也是吉大的传统,每年刚入学的新生都要做。
目的是全面培养大学生的道德教育。
赵青峰见怪不怪,毕竟从小就经历过。
比如小学时学校组织的帮清洁工人扫雪,中学时组织过的烈士陵园扫墓,高中时也曾去过县城的敬老院帮忙。这对每个学生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经历。
但他也有点儿心痛。
因为二十年后,好多事情已经变了本心,成了形式主义。
摆拍成了流行,人心早已不古。
于老师又做了交代,“班级里的组织捐款并不强求,条件好的可以多捐一点,条件不好的可以少捐或者不捐,反正咱们去了也是干活,出力气也算做贡献,具体怎么说,就交给你这个班长和李副班长了。对了,这是我个人捐的5000块钱,你先拿去,给同学们支付来往路费以及组织他们买些水果什么的。”
于老师给的5000是赵青峰许诺给他的工资。
现在的于老师也算‘猎头’之一,但他什么都没做,心有惭愧,便把第一个月的5000块钱拿了出来。
赵青峰在签收单上签了名,又接过于老师给的社区电话。
其实任何人都可以推广。
李想不过是受到了赵青峰一点点的资源倾斜。
但这对普通人来说已经很多了。
这才多久,就买了个人电脑,使得李文殊羡慕的同时也有些眼红。
赵青峰说到,“这是秘密,李想是我室友,所以我告诉了他。你不行,咱们关系还没到位,我的意思是,倘若你成了我的弟妹,或许我可以让李想告诉你实情。”
李文殊有点儿纠结。
现在和李想在一起的话,看起来发展势头还不错。
可推广乐信终归是短暂的营生,万一以后没钱赚,他家又是农村上来的,还能有啥大发展吗?
“我大学毕业前还没做好谈恋爱的准备...”
李文殊转移话题又聊了几句,两人到了于老师的办公室。
“小峰,文殊,下午组织一下全班同学捐款,明天去净月区的孤儿院和敬老院探望。”
于老师直言不讳地交代了新任务。
这也是吉大的传统,每年刚入学的新生都要做。
目的是全面培养大学生的道德教育。
赵青峰见怪不怪,毕竟从小就经历过。
比如小学时学校组织的帮清洁工人扫雪,中学时组织过的烈士陵园扫墓,高中时也曾去过县城的敬老院帮忙。这对每个学生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经历。
但他也有点儿心痛。
因为二十年后,好多事情已经变了本心,成了形式主义。
摆拍成了流行,人心早已不古。
于老师又做了交代,“班级里的组织捐款并不强求,条件好的可以多捐一点,条件不好的可以少捐或者不捐,反正咱们去了也是干活,出力气也算做贡献,具体怎么说,就交给你这个班长和李副班长了。对了,这是我个人捐的5000块钱,你先拿去,给同学们支付来往路费以及组织他们买些水果什么的。”
于老师给的5000是赵青峰许诺给他的工资。
现在的于老师也算‘猎头’之一,但他什么都没做,心有惭愧,便把第一个月的5000块钱拿了出来。
赵青峰在签收单上签了名,又接过于老师给的社区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