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联络的,当然是曹操。曹操的势力最大,又手握大义,请他当盟主最合适。

    曹操收到书信后,沉默良久。反董联合的时候,他的势力很弱,没有能够争取盟主之位,便宜了袁绍。

    现在新的机会摆在他的面前了。

    第二个联络的,是反董联合的前任盟主袁绍,最近袁绍埋头发展,没有搞出什么大新闻。

    一看书信,袁绍亡魂皆冒,尼玛的,刘备这个小娘皮竟然打算与公孙瓒联手。这一南一北,袁绍要两路作战,还真是打不过。

    但是信的末尾点出了,只要袁绍加入联盟,大家彼此都是盟友,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了。

    而且,袁绍与刘可有仇。

    第三个联络的,就是公孙瓒。

    公孙瓒听闻刘备成为了徐州刺史,非常高兴,甚至喝了一杯。

    信中介绍得很清楚,就是一起打刘可,这部分没有怎么描写。

    重点在于,袁绍也会加入盟军,可以从冀州借道出兵。

    盟军获胜后,可以帮助公孙瓒在归途中,夺取冀州。

    公孙瓒心动了。

    第四个联络的,是孙策。孙策与扬州的仇恨就不用说了,现在他犹豫的是,刘可声称不入荆州,而自己此刻出兵扬州,是不是有点趁人之危?

    第五个盟友,李儒选中了“与世隔绝”的刘焉。

    刘焉这个人老奸巨猾,但是前一阵子和刘可不和,可以利用。

    最重要的是,李儒强调了刘焉继承人的无能,等刘焉老去,刘璋继位,如何应对东阳侯这头猛虎?

    第六个就是小虾米袁术了。

    除去袁术,其他盟友都是一州大佬,强大如同曹操,占据了两州之地,弱小如同公孙瓒,也有半州。

    李儒针对诸侯们的弱点,一一陈述利弊。他把所有书信都送出去后,自己都佩服自己。

    整个天下突然罢兵,实则暗流涌动。荀攸将自己的通讯网络铺得很远,从各种信息分析,诸侯有大动作,但是又不知道他们在干什么。

    扩军,屯粮这种事,在乱世之中,再正常不过了。

    一直以来,刘可要求荀攸,一定要有确切的消息,没有把握,就不要谎报军情。

    这一次,荀攸凭借着感觉来汇报,本以为会遭到刘可的痛批,没想到的是,刘可因此陷入了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