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道时的收获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来消化。

    烛火不知何时已经熄灭,天空也泛起了鱼肚白,又是崭新的一天。

    在接下来的几天内,前来敬拜的香客少了很多,毕竟镇上的人并不多。

    而且他这道观并无名气。

    对于苏苜来说,倒也不错,人多时,宾客盈门,人少时,怡然自得。

    这样的日子,一晃便是两月,城隍偶尔会过来坐坐。

    这一日,苏苜牵着老山羊来到镇上采买一些日用品。

    这山中古松不少,却不像沅南的小院有耕种的空地,无法做到自给自足,山下的小镇早已经变的不同,路修到了南屏山中,他所在小镇便成了集贸要枢,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各个村落的人从镇上前往外界。

    而外界之人,来到南屏山中的第一站便是这座小镇。

    靠山珍,药品,小镇还打出了一些名声。

    那些达官贵人的管家,酒楼,想要尝个新鲜。

    而商人,也乐得多走两步交易一些,有门路的反手便是几倍的利润,何乐而不为。

    镇上设施齐全,酒楼,药铺,私塾,一间间拔地而起,日子可比之前好上太多,这便是安居乐业。

    说起来,与魏明的联系倒是少了。

    到不是情谊淡了,而是魏明可太忙了,他有能力,办事周到,滴水不漏,这些年的官场历练也让其稳重不少,十年官场沉浮,遇明君,在盛世,岂会寂寂无名,三年前便以平步青云,官虽不大,却受重用。

    又与相知的伴侣结为了夫妻,又在隔年生子。

    苏苜虽无法到场,却也送了祝福礼。

    人生可以说圆满了,但作为好友,他最是了解魏明,要做便要做到最好,曾经在信中向他描述过,别看魏明这人平时平平和和,但其性格可傲的很。

    按照苏苜前世的话来说,工作狂。

    但相对应的,公事便也繁忙了起来,很多时侯,笔墨不停,一干便是半夜。

    听说最近,要新添二子了,正好有空,苏苜便也应该登门拜访才是。

    不知送些什么礼物才好呢,之前送的是如意玉锁,这一次得好好谋划谋划………

    说起来,他还未去过晏朝的国都,盛世的国都不知是一番怎样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