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部尚书茹瑺可在?”朱允熥继续问道。

    “臣在!”

    “廉政院暴昭!”

    “臣在!”

    李景隆听着皇帝点着名字,一边感叹这些人的官运亨通,一边心中暗自思量。

    “张紞和侯庸掌管大明的户部吏部,进南书房是顺理成章。解缙是读书人中的翘楚,兵部和廉政院为何能进呢?”

    “军务和吏治!”李景隆心中有了答案,“也就是说这两样,是皇上现在心中的重中之重。”

    “魏国公徐辉祖不在!”此时又听朱允熥说道,“传旨下去,徐辉祖同样为南书房参赞!”

    “老徐?”李景隆想想,暗道,“徐辉祖那人只要是皇帝交代的就不打折扣的执行,而且寡言少语,且代表着军方。不过,他应该是凑数的!”

    忽然,他心中猛然觉得不对,“加上老徐一共是六个人,这可不对呀。张紞侯庸茹瑺暴昭都是实干派的中间力量,他们四哥日后很可能是一伙的。解缙老徐还尿不到一块去,万一日后有什么不合?那不是被等着被压制呢吗?”

    “南书房是有名无实的内阁,可要贯彻的是皇上的意图,但这些文官们,头铁起来顶撞皇上一点都不稀奇,那皇上就要保证,起码在六个大臣之中,有四个是不管什么事都跟皇上一条心的!这样才能贯彻意图,这样才能推行政令啊?”

    “嘶....老徐和解缙,好像干不过这些遭瘟的文官啊!”

    有名无实的内阁也是内阁,就好比于大唐的中书省。这些官员们的权利极大,当年盛唐时,英烈伟岸如唐太宗,想绕过中书省下旨都不行,直接被驳回说是乱命。

    大明的南书房当然不会有这么大的权力,可也是最高核心单位,官员的最高成就!

    “李景隆!”

    朱允熥一声呼唤,顿时把李景隆拉回现实。

    “臣在!”他赶紧起身说道。

    “曹国公李景隆,为人机敏博学,又掌管着理藩院藩国事宜,进南书房!”说完,朱允熥又端起茶盏喝了一口,同时盖住自己半边脸。

    他臊得慌,让李景隆进南书房真是从心里臊得慌,可眼下手中实在没有合适的人选,只能滥竽充数。

    李景隆实在没想到他能进南书房,顿时愣住了。

    “我...我爹当年都没这个殊荣啊?”

    “爹,我终于超过你了!”

    “日后谁见了我,私下不称一声李相公?”

    李景隆心中狂喜,跪地叩首,“臣,谢皇上天恩。“说着,忽然哽咽道,“臣无用之人,蒙皇上垂青心中惶恐至极。日后臣定当奋发图强,以天下苍生为己任,死而后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