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时间没多久,段昂按约定给朱子顺打来了电话,从背景音听起来像是在大马路旁边,公用电话亭里。
朱子顺没等段昂开口,先问道:“内勤下午到分公司上班了吗?汇票她是不是寄出来了?”
“人是来了,但饿没见到她出去过。”段昂答道“一直到下班就没动过窝。”
“黄经理呢?下午是不是出去过?他提没提寄汇票的事儿?”
“没有啊。黄经理刚回来,领着乔老板的妹妹乔芳,在他房间里腻歪呢。”段昂说“要不然,饿怎么跑出来给您打电话。”
“乔老板有张80万货款远期汇票,你见没见过?”
“黄经理在分公司就是说了一句,说乔老板办了款。汇票要是办了,饿也沾不上边,您知道他不可能让饿接触到。饿上哪儿看去?”
在段昂这里,能得到的有用信息有限,朱子顺只好在电话里最后告诉他,这几天别断了联系,黄冰,分公司有什么动向要及时沟通。
黄冰办了太原80万货款,本是一件皆大欢喜的好事;没想到因为这张远期汇票,是否马上发货,朱子顺一下子成了上司,下级的众矢之的。
丛辉招呼朱子顺去食堂吃晚饭,朱子顺一点儿胃口没有,就一个人在办公室呆呆的坐着,大脑天马行空,围绕着这件事情转个不停。
人们常说一句话,不能在“太岁头上动土”,有人告诉他,所谓“太岁”其实就是你的领导,长辈;如果你与你的“太岁”相冲,十有八九不会有啥好果子吃。朱子顺不是不懂这个道理。
太原这件事他始终坚持己见,出发点是对公司规则的坚守;但作为营销管理人员,朱子顺很清楚,市场千变万化,灵活性自然也是不可或缺的。
黄冰也好,雷声也好,抛开其它因素,他们急于将这批货发到客户手里,也并非没有道理。
雷声三天后,就要从北京回来,如果到那时,还没有将这件事妥善处理好,可以想象,一定会有一场雷暴在等着他。雷声在电话里话已经说得再明白不过了。
由此僵持下去,对朱子顺是最不利的结果。预见得到,三天后雷声回到销司,他大笔一挥,照样可以将太原的货发出去,乔老板的汇票寄回公司,到期入账。那就等于说朱子顺的脸,会被左右开弓两面挨打。
等,和雷声的指令顶牛耗下去,显然不是识时务之举。
朱子顺突然想到了葛老二,他记得在太原时,葛老二曾含糊不清的说过,他在乔老板公司有“内线”。也许找他问一下情况,可能会了解更多一些有用的信息。
想到这儿,朱子顺拿起座机,拨通了葛老二的手机;但对方一直是无人接听状态,这个时间段,葛老二很有可能,又不知在哪儿“花天酒地”去了。
麻烦临头,总有一种怪现象:事事不顺。
朱子顺站在窗边,望着灯火通明的车间,脑海中开始有两个声音在争执不休;到底是把自己的意见坚持到底,还是顺从雷声的指令,回到皆大欢喜的局面中。
正在踌躇间,朱子顺的手机响了起来,他以为是葛老二给他回电了,忙摁了接听键,大声道:“喂,葛老板吧?”
“是我。”一个女人的声音,从话筒里传了出来“我是阿珍。”
“谁?”朱子顺一下子没有想起来。
“给你理发,松骨的阿珍。”
朱子顺没等段昂开口,先问道:“内勤下午到分公司上班了吗?汇票她是不是寄出来了?”
“人是来了,但饿没见到她出去过。”段昂答道“一直到下班就没动过窝。”
“黄经理呢?下午是不是出去过?他提没提寄汇票的事儿?”
“没有啊。黄经理刚回来,领着乔老板的妹妹乔芳,在他房间里腻歪呢。”段昂说“要不然,饿怎么跑出来给您打电话。”
“乔老板有张80万货款远期汇票,你见没见过?”
“黄经理在分公司就是说了一句,说乔老板办了款。汇票要是办了,饿也沾不上边,您知道他不可能让饿接触到。饿上哪儿看去?”
在段昂这里,能得到的有用信息有限,朱子顺只好在电话里最后告诉他,这几天别断了联系,黄冰,分公司有什么动向要及时沟通。
黄冰办了太原80万货款,本是一件皆大欢喜的好事;没想到因为这张远期汇票,是否马上发货,朱子顺一下子成了上司,下级的众矢之的。
丛辉招呼朱子顺去食堂吃晚饭,朱子顺一点儿胃口没有,就一个人在办公室呆呆的坐着,大脑天马行空,围绕着这件事情转个不停。
人们常说一句话,不能在“太岁头上动土”,有人告诉他,所谓“太岁”其实就是你的领导,长辈;如果你与你的“太岁”相冲,十有八九不会有啥好果子吃。朱子顺不是不懂这个道理。
太原这件事他始终坚持己见,出发点是对公司规则的坚守;但作为营销管理人员,朱子顺很清楚,市场千变万化,灵活性自然也是不可或缺的。
黄冰也好,雷声也好,抛开其它因素,他们急于将这批货发到客户手里,也并非没有道理。
雷声三天后,就要从北京回来,如果到那时,还没有将这件事妥善处理好,可以想象,一定会有一场雷暴在等着他。雷声在电话里话已经说得再明白不过了。
由此僵持下去,对朱子顺是最不利的结果。预见得到,三天后雷声回到销司,他大笔一挥,照样可以将太原的货发出去,乔老板的汇票寄回公司,到期入账。那就等于说朱子顺的脸,会被左右开弓两面挨打。
等,和雷声的指令顶牛耗下去,显然不是识时务之举。
朱子顺突然想到了葛老二,他记得在太原时,葛老二曾含糊不清的说过,他在乔老板公司有“内线”。也许找他问一下情况,可能会了解更多一些有用的信息。
想到这儿,朱子顺拿起座机,拨通了葛老二的手机;但对方一直是无人接听状态,这个时间段,葛老二很有可能,又不知在哪儿“花天酒地”去了。
麻烦临头,总有一种怪现象:事事不顺。
朱子顺站在窗边,望着灯火通明的车间,脑海中开始有两个声音在争执不休;到底是把自己的意见坚持到底,还是顺从雷声的指令,回到皆大欢喜的局面中。
正在踌躇间,朱子顺的手机响了起来,他以为是葛老二给他回电了,忙摁了接听键,大声道:“喂,葛老板吧?”
“是我。”一个女人的声音,从话筒里传了出来“我是阿珍。”
“谁?”朱子顺一下子没有想起来。
“给你理发,松骨的阿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