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顺和一个来自B市的应聘小伙子,被分到了一个房间里。

    放下行李,两个人打了招呼做了自我介绍;这个和朱子顺同龄的年轻人,姓李。第一个问题就问朱子顺:“你现在在哪家公司?做的什么品牌?”

    “乐源功能饮料。”朱子顺答道。

    “功能饮料我只知道‘红牛’,可没听说过你这个‘乐源’。是你们当地小杂牌子吧?”小李撇了撇嘴说“我是做伊利奶粉的,五六年了。”

    见朱子顺没回应他,小李掏出一盒他们当地的名烟,抽出一支,递给朱子顺说:“我参加面试好多回了,有点儿经验。我跟你说兄弟,像你这种做小公司的,大品牌这些高管八成都瞧不上。你得玩儿点儿花活。”

    “怎么玩儿?”朱子顺看着小李照着镜子,往头上喷着发胶的样子,觉得很搞笑,问道。

    “把你做的品牌往大了说。‘桂南集团’是做冲调类的,你那功能饮料他们未必清楚。”小李回过头对朱子顺说“你得说,你们公司产品在当地市场占有率第一,‘红牛’让你们打得稀里哗啦,这些业绩都是你一手操作的。”

    “就是编瞎话,蒙事儿呗?”

    “做业务有说实话的?”小李把头型整好后,坐到朱子顺对面“那个要单间的家伙,你没来不知道,特意跟童秘书,展示他研究生学历证明。卧槽,在我们那儿二十块钱,我也能搞出来。谁知道是真是假?”

    从确定来南宁,朱子顺脑子里预演了很多面试的场景,考官提出的各类问题,自己该如何作答。

    市面上也有很多应试技巧的指导书,洋洋洒洒教你怎样来应对。

    静心思考后,倒是父母亲各自常说的一句话,让他少了许多杂念。母亲经常叨唠“将心比心”,父亲愿意讲“大道至简”。

    在南京办,朱子顺也做过面试官。他回想当时来应聘的人,虚头巴脑,眼神游移,夸大其词的那些人,在他这个稚嫩的面试官面前,都难掩真面目,让他生厌。何况他要面对的是业内经验丰富的覃老板们。

    朱子顺还是认为,不管是大集团还是小公司,面试一个人是否合适,岗位专业技能固然重要,人品,人性才是根本。

    在中午集体用餐时,来自西北迟到的二位也赶了过来。应聘的这伙人年龄相近,又都是从事市场,业务工作。自带自来熟的属性,一众人很快都熟络起来了。

    十一个人中,大部分是做冲调类食品业务的,即使像朱子顺这样离冲调食品不沾边的,也都是做休闲类食品,有一定知名度,大品牌厂家的业务人员。

    唯一特殊的是那位瘦高个,名叫丛辉的人。他自称来自“宝洁”,在这家赫赫有名的美资企业,已经是做到总监职位的高管了。

    不知是因为他抢占了单间,还是什么其它心理,大家对这位来自美国跨国集团的丛辉,都是冷眼相待。

    吃过午餐回到小会议室,童秘书告诉大家,待会儿要开始的第一轮面试,按他宣布的顺序来进行。到时候他叫到1号时,面试者就可以随他进入斜对面的大会议室里。前一位面试结束,下一位依次便接续进去。

    和朱子顺同房间的小李被定为1号,朱子顺则被安排在中间6号。

    “卧槽,点儿背!”小李听到童秘书安排完顺序后说“什么比赛打头阵的分数都高不了。”

    “你那叫百里挑一。”

    “一路顺风,好兆头!”已经相互间不陌生的其他人,开起了小李的玩笑。

    “你要心虚,我跟你换好了。”丛辉斜着眼对小李发了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