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周,覃老板的经历是从业生涯以来前所未有的。

    韩老当年在自治区任一号首长时,曾多次莅临“桂南”视察,指导工作;力推覃老板和他的“桂南食品集团”,作为广西明星企业家,政策重点扶持产业,在方方面面给予了鼎力支持。

    连续三届“人大代表”就是这期间,韩老“钦点”举荐的覃老板。

    也是在这几年中,“桂南”的经营环境从未有过的宽松,顺遂;无数“婆婆”职能部门对“桂南”的态度,好像变得“宗谱倒挂”,对集团发展提出的任何要求,都有求必应,极力讨好。

    融资贷款几乎是每家企业在运营,扩大生产,市场规模中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桂南集团”自从得到了韩老的加持,覃老板头顶的光环越来越亮眼;这件让无数老板头痛的关节,变得轻而易举,不费吹灰之力。

    每年的金融政策中,都有“扶贫”“扶持三农”的低息,无息贷款类的优惠项目。

    手握这笔诱人资金的银行家们,都会想办法,打出所有人都心知肚明的“擦边球”,总能用种种理由,将“桂南集团”罗列在其中,令多少企业垂涎三尺极其难得的政策性贷款,主动奉送到覃老板面前。

    如果说“桂南”起步阶段,是覃老板个人才智加胆略打下的基础;那集团如今跨越式的发展,绝离不开像韩老这样的首长们呵护和关心。最为重要的是有了这道“金刚护身”,覃老板个人的形象在各部门,各相关职能部门眼中,变得绝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企业老板。

    “代表”这个神圣的称谓,要比一家企业的法人代表更具魔力。

    覃老板是一个冷静,并非能被眼前“繁华”迷离双眼的人。他最大限度地利用这些方便资源,但深知凡事,尺寸与“度”一定不能僭越。

    韩老抬举“桂南集团”,热捧覃老板,是他主政一方政绩的需要。覃老板很清楚,各地区的确有一些“背靠大树好乘凉”的官商。这些企业的老板已经深植在体制中,说他们是一些官员的“手套”,不如说他们是首长身体外的另一只手。

    覃老板不想,也始终坚持自己的“桂南集团”,无论何时都不可以成为戴上“官帽色彩”的企业。商海本身就险象环生,如果再牵连到更险恶的“宦海”,一旦触礁,必将死无葬身之地。

    这是他半生阅历所悟出的真知灼见。

    外人有所不知,在成立“房地产公司”立项“北海别墅项目”时,覃老板并不是那个最积极赞成者。

    在“桂南集团”董事局有一位李姓董事,他拥有集团公司的股份比例仅次于覃老板。此人的大哥曾是峤县县委书记,后一路升迁,现任自治区发改委副主任。

    当年在“桂南”起步最艰难时,李董事雪中送炭,给困境中的覃老板施以援手,一笔不菲的现金注入,让还经不起风雨的小工厂得以“凤凰涅槃”。

    最可贵的是李董事并不像其他人那样,向覃老板伸手要高得离谱的“砍头息”,而是明确,如果工厂有发展前景,他的这笔救急资金可以作为“桂南”股份入股,若生意失败也不会向覃老板讨要。

    这段旧情,覃老板,李董两个人无疑建立了不亚于“生死之交”的情谊。

    覃老板也大度,善待这位危难之际信任他,并施以援手的李董,把相应的“桂南集团”股份,只多不少的划归到李董名下,让他坐上了企业的第二把交椅。

    李董的哥哥位居高位,他本身是个闲散之人;虽然挂着“桂南集团”董事局副主席的头衔,公司经营却极少参与。覃老板对企业的所有决策,董事局会上李董一般都举手通过了事。

    但在“北海项目”上,李董却与覃老板犹豫不决形成了意见相左。

    当年,韩老与班子规划出“北海自由港”宏图时,覃老板当然是最先得知的企业家之一。韩老也一如既往的鼓励支持“桂南集团”提前布局,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覃老板有魄力但更心细,处事严谨。他经过多方了解,反复思考,总觉得这个规划还欠缺十足的把握。原因就在于地方政府大热,而最高层却始终未见表态。

    所以在董事局会上讨论此事时,覃老板提出了自己的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