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曾说过一句话:孩子很少能察觉得到,父母在一天天变老。

    这次朱子顺回到家中,却有一个特别明显的感觉,父母真的是步入老年了。

    朱子顺这两天陪母亲去了两回菜市场,一段不算长的路,母亲会蹒跚着脚步,哈着腰歇上两三起;父亲腿脚更不灵便了,上下楼手死死地拽着扶手,生怕不听使唤的两条腿一打软,摔上一跤。

    像所有这个年龄段的男人一样,当今时代没人可以做到“父母在,不远游”。古人可能物质方面大不如现在,但他们体现的人性,却是后人难以伦比的。

    母亲还是不愿意提及,儿子何时又要离家的话题,每天变着法儿给朱子顺煎炒烹炸,做着平时家里很少这么丰盛的饭菜。

    父亲的话比以前唠叨了许多,但还是更愿意谈论电视,报纸看到,听到的。

    “你现在也多少承担些责任。不管在自己的企业,还是社会都得严格要求自己。别做任何过分的事儿。投机取巧不是人道,本分点儿才过得安稳。"

    朱子顺过去一直视父亲迂腐,头脑僵化;但老爷子对任何事情,从来都是抱有希望的正向思维,现在看来十分难能可贵。

    朱子顺没有把韩老和自己企业,还有瓜葛的事讲给父亲听。朱子顺知道以父亲的思维模式,很难跟他说得清楚。相反会陡生他烦恼,担心。

    回绿山,朱子顺有件事情需要落实,就是答应陈光,将平面广告业务交给他所在的报社广告部。

    电话打给了陈光没一会儿,朱子顺的手机铃便又响了起来。

    “朱子,你回来了?”是一个女生的声音。亲昵的称呼‘朱子’应该是熟人,但朱子顺还是想不起来“我是甄玲玲啊,老同学。”

    “陈光告诉你的?”朱子顺想到了甄玲玲电话的来意。

    “你也是,怎么不先跟我联络广告业务的事儿。”甄玲玲说“不是跟你说了嘛,我老公是广告部主任。说话好使。”

    “这么个小单子,没必要劳你公母俩大驾。”朱子顺回应道“陈光又正好做这个业务,就是图一个方便。”

    “不说这些了,今晚我们聚一聚,老同学见见面。”

    “没必要。广告文本,发布时间,这些我都跟陈光讲清楚了。”朱子顺推脱道“聚也好,见面也好,以后再找机会。”

    “你等等,我跟你讲朱子,这可是陈光的意思。”甄玲玲说罢把手机交到了陈光手上。

    “朱子,给我个面子。”陈光央求道“你也知道我这个情况,不可能请你吃山珍海味,找个小馆子随便坐坐,老同学难得见一面。”

    陈光是朱子顺学校里要好的同学之一,又是他的新婚伴郎,话说到这份上,朱子顺不得不答应下来。

    不知是谁出的主意,陈光约朱子顺聚餐地点离他家不算远,坐公交也就是两站地,名为“绿山老菜馆”的一家餐厅。

    朱子顺还没到门口,陈光,甄玲玲和他的广告部主任老公,就在餐厅门外等候了。

    甄玲玲先给朱子顺介绍了自己的老公,然后跟老公说:“我这位同学就是常跟你提起的朱总,‘桂南集团’老总朱子顺。”

    朱子顺边跟甄玲玲老公握手寒暄,边对她说:“你怎么不说我是集团老板,同学就是同学,戴啥官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