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中兴大厦超市”小宁依然是风风火火,在卖场里,逢工作人员便会热情地打着招呼,殷勤地跟在人家屁股后面帮着打个下手,整理排面。不知道的还以为他就是超市其中一员呢。
朱子顺还注意到,饮料通道里,货架上厂家所有品项的价签前,小宁都要掏出一个小本本,将不同饮料的单价一一记录下来。
凡是正在搞促销的商品,他都会看似随意的向促销员多问上几句,促销的周期,促销期间的效果如何等等,转过身便又会在小本本上写个不停。
这中间,小宁又进出了两三回超市值班经理的办公室,跟朱子顺说是要落实“乐源”进场促销的事,可办公室不是人多不方便,就是经理不在,一直没找到合适机会私下交谈。
直到很晚了,小宁再一次进到办公室,前后不过十分钟,才如释重负地走出来,对朱子顺说:“可算是搞定了!”
朱子顺没多问“搞定”了什么?但他知道每回见超市经理,小宁都让他在外面等,而不是给他引见,心里明白小宁在业务,客情方面对他留了一手。同为业务,这个小动作,小心思,朱子顺倒是能够理解。
走出“中兴超市”天已经黑了下来,朱子顺看了一眼腕表,早就过了下班时间。便对小宁说:“都这会儿了,咱哥俩附近找个地,随便吃点儿吧。”
“听你的。”小宁答应得很痛快。
在公司食宿的安总他们这几个人,午餐由公司提供,早点这些人要么空着肚子,要么在门口小吃铺,随便吃点儿。晚餐则统一采购主副食,AA制,由两三个厨艺还不错的业务掌勺,一起在宿舍里搭伙解决。
听小宁说起他们在绿山的生活状态,朱子顺勾起了自己在南京办那段经历,感同身受,出门在外谋生的人,没有容易的。
朱子顺为了照顾喜欢吃辣的南方人小宁,在附近特意找了一家“辣妹子”川菜小馆。
“尝尝我们绿山本地的啤酒,怎么样?”朱子顺热菜都是谦让小宁来点的,明天两个人还要上班,喝白酒不大合适,便问道。
“到哪个山唱哪个曲,到哪个地喝哪个地的酒。”小宁答道“在北京我喝燕京,在广州喝珠江,来绿山了当然喝你们的‘大棒’啤酒。”
“全国各地你可没少去。”朱子顺这还是第一天正面接触小宁,但通过小半天一同工作,以及刚才他的回答,让朱子顺感觉到,这个与自己同龄的人绝对是个“老江湖”,不简单。
“朱子,你是卓总的亲戚吧?”两个人把啤酒斟满,举起碰了碰,小宁反客为主突然问了一句。
“无亲无故。”朱子顺知道对这个问题的回答,要让小宁信服才可能博得他的信任“一个朋友认识卓总给我介绍来的。以前还真不认识她。”
“你别介意啊,就是我们这些人没事儿瞎琢磨。”小宁打着哈哈,大口喝了一口杯中酒。
男人只要沾上了酒精,不管度数高低,话自然便多了起来。
朱子顺见小宁酒兴渐起,便不失时机地问道:“安总还有你们那些哥们儿,是不是都是科班出身的?我在你们面前,业务方面分明就是一雏,差距太大了。”
“你是说学历?”小宁乐了“安总我不知道。我和那几位兄弟都差不多,没上过几年学。”
“怎么可能?”朱子顺这个诧异不是装出来的,目睹小宁这半天工作表现,他对终端市场业务的熟稔,言谈举止,完全看不出是一个学历不高的年轻人。
小宁告诉朱子顺,这个团队里的人,一多半是安总的老乡,都来自湘西十万大山的山村。中学毕业的都没几个。
安总比他们年长,走出大山,出外闯荡的年头更早。虽说村里的年轻人到富庶地区打工的人很多,但像安总这样“衣锦还乡”的却凤毛麟角。
每当过年返乡,安总的家都成了这些年轻打工者的朝圣地。这不仅是安总给自己残破祖屋,每一年到会带来的明显变化,村里最早拥有彩电,摩托车,新盖的二层小楼;更重要的是安总能带给这些小兄弟们开阔的视野,新鲜的思想。
朱子顺还注意到,饮料通道里,货架上厂家所有品项的价签前,小宁都要掏出一个小本本,将不同饮料的单价一一记录下来。
凡是正在搞促销的商品,他都会看似随意的向促销员多问上几句,促销的周期,促销期间的效果如何等等,转过身便又会在小本本上写个不停。
这中间,小宁又进出了两三回超市值班经理的办公室,跟朱子顺说是要落实“乐源”进场促销的事,可办公室不是人多不方便,就是经理不在,一直没找到合适机会私下交谈。
直到很晚了,小宁再一次进到办公室,前后不过十分钟,才如释重负地走出来,对朱子顺说:“可算是搞定了!”
朱子顺没多问“搞定”了什么?但他知道每回见超市经理,小宁都让他在外面等,而不是给他引见,心里明白小宁在业务,客情方面对他留了一手。同为业务,这个小动作,小心思,朱子顺倒是能够理解。
走出“中兴超市”天已经黑了下来,朱子顺看了一眼腕表,早就过了下班时间。便对小宁说:“都这会儿了,咱哥俩附近找个地,随便吃点儿吧。”
“听你的。”小宁答应得很痛快。
在公司食宿的安总他们这几个人,午餐由公司提供,早点这些人要么空着肚子,要么在门口小吃铺,随便吃点儿。晚餐则统一采购主副食,AA制,由两三个厨艺还不错的业务掌勺,一起在宿舍里搭伙解决。
听小宁说起他们在绿山的生活状态,朱子顺勾起了自己在南京办那段经历,感同身受,出门在外谋生的人,没有容易的。
朱子顺为了照顾喜欢吃辣的南方人小宁,在附近特意找了一家“辣妹子”川菜小馆。
“尝尝我们绿山本地的啤酒,怎么样?”朱子顺热菜都是谦让小宁来点的,明天两个人还要上班,喝白酒不大合适,便问道。
“到哪个山唱哪个曲,到哪个地喝哪个地的酒。”小宁答道“在北京我喝燕京,在广州喝珠江,来绿山了当然喝你们的‘大棒’啤酒。”
“全国各地你可没少去。”朱子顺这还是第一天正面接触小宁,但通过小半天一同工作,以及刚才他的回答,让朱子顺感觉到,这个与自己同龄的人绝对是个“老江湖”,不简单。
“朱子,你是卓总的亲戚吧?”两个人把啤酒斟满,举起碰了碰,小宁反客为主突然问了一句。
“无亲无故。”朱子顺知道对这个问题的回答,要让小宁信服才可能博得他的信任“一个朋友认识卓总给我介绍来的。以前还真不认识她。”
“你别介意啊,就是我们这些人没事儿瞎琢磨。”小宁打着哈哈,大口喝了一口杯中酒。
男人只要沾上了酒精,不管度数高低,话自然便多了起来。
朱子顺见小宁酒兴渐起,便不失时机地问道:“安总还有你们那些哥们儿,是不是都是科班出身的?我在你们面前,业务方面分明就是一雏,差距太大了。”
“你是说学历?”小宁乐了“安总我不知道。我和那几位兄弟都差不多,没上过几年学。”
“怎么可能?”朱子顺这个诧异不是装出来的,目睹小宁这半天工作表现,他对终端市场业务的熟稔,言谈举止,完全看不出是一个学历不高的年轻人。
小宁告诉朱子顺,这个团队里的人,一多半是安总的老乡,都来自湘西十万大山的山村。中学毕业的都没几个。
安总比他们年长,走出大山,出外闯荡的年头更早。虽说村里的年轻人到富庶地区打工的人很多,但像安总这样“衣锦还乡”的却凤毛麟角。
每当过年返乡,安总的家都成了这些年轻打工者的朝圣地。这不仅是安总给自己残破祖屋,每一年到会带来的明显变化,村里最早拥有彩电,摩托车,新盖的二层小楼;更重要的是安总能带给这些小兄弟们开阔的视野,新鲜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