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瞧吧,过几年咱也不用再羡慕香港了,绿山没准儿比它还繁华。高楼大厦满大街都是。”朱子顺对未来期待满满。

    “绿山就是绿山,干嘛和香港,臭港比。”父亲不紧不慢地说“就像人似得都长一个模样,那这个世界还有人样了?”

    一家人一路聊着,来到了绿山摄影社。朱子顺开好票后,正准备进到摄影棚,大女儿扯着大嗓门“哇”的哭了起来。

    “孩子饿了,让曲雅找个地喂奶吧。”母亲四处踅摸,想给曲雅找一个合适的地方。

    “就这儿吧。”曲雅蹲在摄影棚暗处,抱着朱珠,麻利的掀起衣服,给大女儿供应起了吃食。

    全家福和朱珠单独的照相过程很顺利。孩子吃饱喝足,不哭不闹只是对刺眼的灯光,不大适应;表情看起来有几分惊恐。

    走出照相馆,父亲心情大好,说:“今天我请客,曲雅是咱们家大功臣,听她的,苏扬饭店还是王麻子锅贴?”

    “这是太阳打西面出来了。”母亲笑着说“你爸能舍得‘出血’真不容易。”

    曲雅也乐了,她知道父亲这个贫寒老教师节俭惯了,“豪爽”一回不容易。看了一眼朱子顺:“王麻子锅贴吧。听说这家馆子马上就要拆迁,关门了。”

    朱子顺知道,曲雅是找了个理由,选一个实惠的地方,给老爸省钱。

    没人知道,当初这家锅贴铺的老板是不是脸上有麻子。不过“王麻子锅贴”那种外焦里嫩,扑鼻解馋的鲜香,的确是绿山几代人心中抹不去的味道。

    许是知道“王麻子锅贴”就要和天津街说再见了,小馆子里被食客挤得快爆了堂。

    座位上已经满座,不少人端着盘子,站在窗台前吃着刚出锅的锅贴。边吃还边和旁边的人聊着:“吃一会少一回喽。”

    “可不是嘛。听说这拆了之后要建个香港美食城。咱这小老百姓还能吃得起吗?”

    “可惜了了,绿山这点儿本地吃食,以后见不着喽。”

    朱子顺站在排队购票的队伍中,让父母,曲雅抱着朱珠找一个稍清静的角落等着。听着食客相互聊天,朱子顺觉得今天说什么也得耐着性子,吃上这顿“王麻子锅贴”,往后还真是没准儿再难尝到了。

    排了足足半个小时,一家人才终于找到了一张桌子。父母,曲雅算是有了座位,朱子顺还是得站着,边吹着刚出锅还滚烫的锅贴,边急匆匆的往嘴里塞;后面一堆等着座位的人,还有不少双眼睛在盯着这张桌子。

    吃完了这顿来之不易的“情怀”午餐。走出店门外,朱子顺和曲雅就要去娘家了。

    “待个一两天就回来。”母亲望着朱珠不舍的说“怎么说还是家里方便。”

    “知道了,妈。”曲雅笑了笑“您放心,保证全须全尾儿把您孙女带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