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老同事聚会,池总理所当然是主角。酒桌上有人提及池总的日本之行,众人便一直要求池总,请他讲讲亲历这个“一衣带水”的东洋樱花国趣闻轶事。

    池总很乐意,他放下酒杯,摇了摇头说:“我这次去是官方代表团,不是旅游观光,看的角度可能没那么好玩儿,但两个字‘震撼’。”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到池总这儿,大包间瞬间安静下来。站在一旁的两个服务员,端着酒瓶,饮料也停下了服务,饶有兴趣的盯着池总这个主讲人。

    “朱子经常出差,这么说吧,你从绿山到南京,上海,坐火车得一天一宿吧?”池总先转头问了朱子顺一句。

    “都得二十多个小时。”朱子顺点点头。

    “日本新干线你们听说过吗?”池总比划着说“车头跟个子弹头一样,那速度坐在上面往外看,你都犯晕。这车要是跑绿山到上海,迷瞪一小觉就到了。”

    “我靠,这么快!”

    “那有心脏病可受不了。”

    “没那事儿,车厢里面平稳得要命。”池总说“咱们主要是没坐过这么快的火车,刚开始不适应。这车开起来,可没咱们那绿皮车‘咣当,咣当’人站都站不稳。人家这火车,你要不往窗外看,和在这屋里待着没两样。”

    “我一个邻居的儿子去日本打工说,他们的彩电,冰箱,洗衣机都好好的,就因为要换新的,就都扔到垃圾堆里了。有这事儿吗池总?”赵红插话问道。

    “这是真事儿,我们团这次还有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考察市政,市容,我亲眼见过。”池总点点头。

    “那池总您没拣两台大彩电,给带回来啊?”薛哥说这话的感觉,恨不能自己此刻就在日本垃圾堆旁。

    “国家干部能干这种事吗?笑话!”池总对薛哥的话很是不满“我们再穷也不能做有辱国格的事情!”

    “日本接待方,对我们国情了解的很清楚。”池总也觉得自己刚才话重了,缓和了语气说“我们团去的时候带了咱们绿山的特产,人家回赠给我们每个团员也都是‘东芝’‘日立’这些家电。这不是重点,重点是通过访问增进了相互了解,加深了友谊,让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

    “要不说咱臭老百姓眼皮浅,就盯着蝇头小利,哪像池总他们大干部,人家都想些什么问题。”薛哥会自嘲,也会自圆。

    “槐花节定了吗?”有人向池总提问“到时候,日本人来咱绿山的游客是不是老鼻子了?”

    “这个节算是咱们市里一大亮点。日本人在绿山这儿统治了差不多五十年。好多在绿山生活过的那些人,还挺怀念他们住过的街道,老地方。”池总说“咱们通过‘槐花节’把他们请来,一是有了旅游创汇,二是为招商引资提供条件,一举两得。”

    “领导真是英明,不服不行。”薛哥不失时机地又恭维了一句。

    “原来咱们绿山街道两旁八成都是槐树,前几年市里统一砍了不少,改种法国梧桐了。”华丽原生产部老部长说“怎么又想起这老槐树,槐树花来了。”

    “上届领导砍槐树,是觉得这树种不大美观,学南方城市改种梧桐,领导的决策也是为了绿山的发展。”池总解释道“后来听日本友人说,他们还是想看到原汁原味的绿山,市领导当机立断停了梧桐栽种,要求把余下街道的槐树保留了下来。”

    “对了,我还要告诉你们住在老‘日本房’的住户。有个好消息。”池总眯缝着眼接着说“为了迎接来参加’槐花节’的日本游客,市里决定要对老‘日本房’外墙统一进行粉刷。”

    “光刷外墙啊?里面不管?”老部长家住得就是“日本房”,他对这个好消息很在意。

    “市财政也很紧张,外墙粉刷也是笔不小的投入。”池总对老部长说道“至少从外观看,你们住户心情也舒畅了不是?”

    老部长摇摇头,没再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