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礼部的大臣跳了出来。

    礼部尚书温仁礼脸色一下子有些僵硬起来,此时他只觉得自己脸上火辣辣的。

    赵帧也是如此。

    此时赵帧只觉得自己当初脑子肯定不太正常,为什么会让这样的人身居高位。

    跳出来的人还不止一个,很快又有一个大臣站出来正义执言。

    这一来二去,跳出来的人居然还不少。

    “圣人云: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圣人早已有言,要仁厚敏慧,我大宋身为兄国,自当要以身作则。”

    “老臣认为吴侍郎所言甚是。”

    “官家,不能占据青塘领土啊,这样一来,高句丽,大理,以及南方诸国该作何想法啊?”

    “为了安定周边诸国,还请官家下旨召回秦安,将格桑多纳州奉还吐蕃。”

    那些大臣说的很起劲,他们甚至已经想到了如何宣扬大宋的仁爱厚德,宣扬大宋的王化。

    这才是显现他们所学圣人学问有用处的地方,若是被一个秦安用武力就解决了,那还要他们有什么用处?切不可让官家尝到了武人的好处,不然他们这些以王化或者荣宠的家族就真的毫无地位可言。

    “你们说够了没有!”

    突然,一声怒吼,传遍了整个大殿。

    就连殿外的殿前司都惊动了一番。

    所有人都在此时此刻安静了下来,有些错愕的回头看着身后。

    在身后,一个年仅二十多的年轻人走了出来,眸子有些血丝,看起来很红。

    赵帧也看着这个年轻人,有些错愕。

    他们都被这年轻人一声怒吼给镇住了片刻,随后,那些老臣回过神来,冷冷的看着这年轻人:“无知小辈,还不速速退下?”

    这老人是一代名儒,乃是皇族旁系,如今是九卿之一兼翰林院学士,监修国史,地位不俗。

    上一次的肃清并没有清理到他的头上,毕竟他当年没有参与,也不屑和这些意图造反的人掺和在一起,如今朝堂之中没了那些反贼,他们这些皇族旁系就变得格外稀少起来,正是恃宠而骄的时候。

    “介甫!”此时王曾站了出来。

    这年轻人就是王安石,作为今年科考的榜眼,自然也是受到了赵帧的关注,此时国内正是用人之际,所以将王安石和曾巩两人都安排在了宫中做一个记录的小主簿,官职不高,可最终的目的却是让他们旁听国务,以便尽早的熟悉。

    不过今日王安石这么一吼,便是连赵帧都惊到了,这下子这些大臣可就有了十分充足的理由来弹劾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