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弩的事情秦安还是没有放心的交给赵帧,还是等大宋文人什么时候不把自家好东西送给别人的时候再说吧。

    当李迪知道那对联是秦安写的之后,惊得连饭都少吃了一碗,硬拉着秦安写了几句,将手稿收好之后,李迪急匆匆回家了。

    秦安打了个哈欠,最近自己可太忙了,连咸鱼时间都少了许多。

    收棉花的事情已经接近尾声,别看说是好几万斤棉花,可动用军队来收之后,也就是几天的功夫。

    赵帧站在屋檐下,看着躺在椅子上的秦安,问道:“你不是要参加乡试吗?为何不看看书?”

    秦安指了指自己的脑袋,说道:“都在这呢。”

    赵帧笑了笑:“你小子可别乐极生悲,对了,你的举荐人找的是谁?”

    宋朝秀才和明清不同,宋朝的秀才需要有人举荐,并且举荐的人还得是当地有名望的人,并且举荐之后才能参加乡试,乡试通过,才是秀才。

    “还不知道。”秦安也皱了皱眉,自己来大宋这么久,也不认识什么厉害人物啊。

    要是赵帧知道此时秦安心里想的肯定要骂人了,你这还叫不认识厉害人物?

    当朝官家都是你老爹了!

    几个宰辅被你说的一愣一愣的,你这还叫不认识什么厉害人物?

    “没人的话花钱找个老举人举荐一下,反正也是走个过场。”秦安不在意的说道。

    赵帧却是暗自将这件事情放在了心底。

    接下来一段时间,秦安窝在宅子里面咸鱼,不知不觉就过去了一个月,乡试的日子也已经到了。

    御书房此时有着不少人,寇准和李迪笑意盈盈的看着面前的中年男子。

    “希文啊,这些年可苦了你了。”李迪拍了拍这黑脸男子的肩膀,语重心长的说道。

    寇准抚须,叹道:“那一年,希文还是个县丞,转眼一变,如今已经是朝中大员了!”

    范仲淹面色坚毅,拱手道:“寇公,李公,你们二位为大宋劳苦功高,我们这些做后生的自当加冕!这些都是希文该做的,为我大宋稳固陕西,也是为朝廷尽职。”

    王曾也急匆匆的赶来,进来便感叹道:“好啊!秦安这小子太神了!”

    寇准和李迪都回头看向王曾,李迪急匆匆的搀扶着王曾,问道:“可是有什么消息了?”

    王曾停下脚步,面色红润发亮,兴奋的胡子都颤抖了起来。

    “好消息!天大的好消息!”

    这时候,赵帧也走了进来,听到王曾的话顿时也来了兴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