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九记得那天,见到月蓉公主的时候,很是惊喜,一时之间不知道该怎么称呼了。最后还是宝珠在一边说:“阿九,以后你就叫我娘秦夫人吧。我爹已经辞了官,以后我们也在这里住下了。”

    宝珠已经七岁了,有些大姑娘的样子了。

    阿九听了宝珠的话有些不相信,问月蓉公主:“可是真的?”

    月蓉点了点头说:“是真的,秦封他本来就不喜欢官场,因为我的缘故,在官场里憋屈了好多年。后来你们离京了,宝珠哭得可伤心了,我就想着京城呆下去也没趣,还不如跟着你们一起走呢。”

    “这么一走,你放心他?”阿九知道月蓉的心里一直都有那个人的。

    月蓉抬头看了看天,说:“我就是呆在京城里,也进不了宫,反正也见不到他,呆在哪里又有什么分别呢?再说,我都这把年纪了,还有什么想不开的呢?”

    阿九握着月蓉的手说:“好,太好了,以后你们也在这里住下来,咱们也好有个照应。”

    月蓉点了点头,后来想起什么说:“以后就叫我秦夫人,我终于可以抛开那个公主的身份了。”

    阿九点头说好。

    接下来,秦封一家人在县城郊区的一座宅院里住了下来,有样学样地,大笔一挥地写了个匾额“秦园”。这些都是后话了。

    方氏带着老刘家的几个孩子在墨园里住了下来,心里想的是让自家的孩子们都来沾一沾东家们一家的贵气。

    阿九最先见的是最大的刘蕴,据说是个十五岁的秀才,当年刘家院子里的小毛孩已经是个翩翩少年书生了。

    阿九坐在主位上,见方氏带着刘蕴过来拜见,送了个玉佩做见面礼说:“读书人最是看不惯那些铜臭的东西,都说是君子如玉,这个玉佩就当做见面礼了,不嫌弃的话就收下吧。”

    刘蕴是个长相周正的少年,虽然没有当年的墨儿那样的俊朗,可是少年人身上的那种特有的朝气却是很明显的,总的来说,是个看得很顺眼的少年书生。

    刘蕴接了玉佩,向阿九道谢说:“多谢东家。”

    “不要叫东家,就叫九姨,我跟你娘就大姐呢。”阿九纠正道。

    刘蕴忙有改了口说:“多谢九姨。”

    方氏的小儿子刘勤,果然和墨离一般大小,阿九送了他一个长命锁,就让墨离领着他出去一起玩了。

    方氏小叔家的孩子,大儿子刘元,果然长着一副精明的模样,八岁大小的人,一双眼睛滴溜溜的,阿九心里不禁叹息起造物主的高明,刘家老二和孙氏都是老实巴交的人,没想到生的这个儿子却是个很精明的人。

    这样的精明人,脑子最是好使,如果他们的聪明用在了正道上,一定会有所作为的,可是若用在了邪道上,定会祸害一方。

    于是阿九招手让刘元过来说:“孩子,九姨送你礼物前,先要问你一个问题。假如你现在有许多的钱,你会做些什么事情?”

    刘元想了想说:“我坐马车来这里的时候,看见路上有好些吃不饱饭的人,若是我有了很多钱,一定让这些都能吃饱饭。”

    阿九听了刘元的话,点了点头,不管这孩子说的真话还是假话,能想到这一层,绝对还是心存善念的。于是让仆人拿了个镀金的小算盘,送给了刘元。

    刘元接过金算盘,高兴地跪在地上要向阿九磕头,阿九见这个孩子很有眼色,知道收了礼物要很客气的道谢,而且说跪就跪,丝毫不含糊,说明这孩子能屈能伸,将来必成大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