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小冲突消弭于无形。

    甚至于,接下来她都老实了很多,不再说周建春的坏话了,不再提赵美琴了,除了偶尔还是忍不住要炫耀一下自己肚子里怀了陆子坚的孩子,并借机小小地刺探一下陆子坚的心意是不是有所改变之外,她又渐渐地回到了之前的状态。

    只是,越来越黏人这一点,看来是变不了了。

    她很会利用自己怀孕了这件事。

    …………

    一天天的,高考越来越近了。

    跟上辈子一样,还是要提前填志愿。

    老实讲,这个政策对于千军万马闯独木桥的高考学生来说,其实很不友好。

    甚至连考都还没考呢,就要自己估分去填志愿。

    上辈子的时候,陆子坚是不大理解的,只不过那时候也不懂什么抱怨,就是政策咋规定的,就咋办就是了。只是到了现在,他作为一个过来人,倒也是已经明白了这里面的关隘——没办法,在没有计算机、没有网络的现在,光是统计高考志愿这个事儿,就需要拿出大量的人力和大量的时间去做。

    不要说等分数出来再让你填报志愿了,就算是等考完了,再估分填志愿,都是很难做到的——时间上来不及。

    只能是按照平时的考试成绩,自己估着高考可能的发挥水平,去盲猜分数,再根据自己在学校里日常所处的段位,参考过往多年的段位录取情况,来给自己做定位,力求能够走一个合心意的学校。

    难,而又不难。

    主要是会让人不敢够着往上报。

    比如说,像陆子坚和赵美琴这种分数的学生——历来都发挥极其稳定,心智也都明显成熟稳定,不太需要去考虑高考发挥失常的情况,其实如果等考完了再填志愿,说不定发挥不错,就敢尝试着报一下清华北大。

    因为往年的情况说明,能在县一中稳定考进前十的学生,考试的时候要是能发挥稳定的话,其实都是很有希望走清北的。

    过去多年,哪年都有分数线出来之后一看,好几个学生已经过了清北的录取线,但当初压根儿也就没敢报,最后只能是走了其他学校的情况。

    是真不敢报。

    因为你别指望复旦、人大、上交大这种学校,会真的第一志愿招不满,以至于需要去第二志愿里录取学生。

    谁都不敢冒这个险。

    以至于就为了年级的前二十名的高考志愿,校方最高层都亲自出动,把这些学生的家长都请来,要小规模的开个会。

    当然,陆子坚的志愿是早就定下的,大姑代表家长来开个会,也就是走个过场罢了——他跟赵美琴都决定填人民大学。

    名义上,这是陆子坚选的。

    据说赵鲁东很同意,而赵美琴的爷爷也很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