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本书里不知夹着什么东西,有些鼓。他的手掌按在书封上,轻轻摩挲、稍稍放松。

    崔玉路是博陵崔氏子弟,他知道应该怎么做。

    过不多久,传来第一道消息。

    崔玉路联合刑部、御史台,三司会审,严审刘砚贪腐一案。已经把刘砚收监,待证据确凿后,再行问罪。

    傅明烛笑起来,神情满意。

    接下来是第二道消息。

    崔玉路审卖粮案。

    傅明烛松了口气道:“以前是刘砚护着安国公府和楚王府,只要是对他们有利的证据,刘砚都信。现在有崔寺卿在,就好说了。”

    李璋淡淡笑笑,又敛容警告道:“你做的那些事,要做干净。若出了什么岔子,我救不了你。”

    “殿下放心,”傅明烛笃定道,“真出了什么岔子,我绝不敢连累太子殿下。”

    这个时候,关于卖粮案的审核进展到了。

    “禀告太子殿下,”内侍道,“崔寺卿对胡稼动刑,胡稼已经招了。”

    “他招了什么?”李璋起身,眼神瞬间清冷。

    竟然动刑,竟然招了?

    “他……他招认说……”内侍看一眼傅明烛,这一眼让傅明烛如堕冰窟。

    事情都是胡稼做的,他能招什么?他一定不敢把太子招认出去,那么……

    “招什么?”傅明烛紧张道。

    “回殿下的话,”内侍并未回答傅明烛,而是面朝太子,恭敬道,“胡稼招认两件事,一是出入云州城的通行令牌,是尹刺史给的;二是他的确伪造了运粮关卡文书,所需印鉴,也是尹刺史提供。他承认不是叶将军和楚王卖粮,但他不承认自己是从晋州等地买了粮食卖给突厥人。至于原因,他说自己奉命行事。”

    “奉谁的命令?”李璋问。

    事情似乎斗转直下。

    缉拿了刘砚,崔玉路原本应该按照李璋私底下的交代,给叶长庚和李策定罪。

    这是怎么回事?

    对胡稼动了刑,又审得比刘砚还不怕死吗?

    “是,”内侍道,“崔寺卿已经提审尹刺史,只把刑具放在他面前,尹刺史便全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