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点了点头,道:“陛下还要稳住,虏人主力还没有过邯郸,要十余日才能抵达河上,待陛下定下大计,再决断不迟。”说到这里,他迟疑一下,扫了眼带御器械侍卫,又压低声音道:“陛下,太常少卿李纲公忠体国,可堪大任。”

    就在内宫一连窜事故时,王秀哪里知道,并不是他一个人知道赵佶避祸之心,第二天晚上,李纲轻车简从,到了给事中吴敏府邸。

    李纲,当年因开封大水被贬斥,蔡京第四次出山,蔡绦非常欣赏他的人品,提拔他为太常少卿,成为蔡京信任的红人,他和吴敏关系又特别的好,也算有了几分话语权,今天写好了奏章,夜入吴敏府邸请教,准备明天递上去。

    “正己以收人心,听言以收士用,蓄财穀以足军储,审号令以尊国势,施惠泽以弭民怨。伯记切中时弊,真是有大才啊!”吴敏看完后合上奏章,他不能不有所感叹。

    李纲苦笑一声,急促地道:“恐怕官家不能用我的策略,从宫中传言看,王秀公然上奏请皇太子为开封牧,我料陛下有南下避祸意向。”

    “我也听说了,王秀倒是有趣,难怪老太师对他格外欣赏。”吴敏淡淡地笑道。

    李纲眉头微蹙,不悦地道:“不过是哗众取宠而已,大人何必看重?”

    “呵呵,王秀在官家面前举荐伯纪,伯记却看不上他,有点像文正公和寇莱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