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使 鸡飞狗跳的大靖朝(1/2)
这次朝贡的贡品都是由徒妱亲自过目,一件件筛选出来的,都是好看不实用的东西,像是南越特色的各种编织物,竹编草编,充满少数民族的风情,甚至因为上面缀了很多宝石珠玉显得金碧辉煌的,但它还是个编织品。
另有南越烧制的各种瓷器茶具、花瓶摆设,最珍贵的莫过于一对白孔雀,这个徒妱是以祥瑞的名义放进贡品里的,希望祥瑞能给她亲爱的父皇大人带来好运,早日解毒恢复身体健康。
至于南越各种珍稀的药草、秘方、医者,甚至永庆帝心心念念的解毒至宝,不好意思,连根草都不给他。
这次的朝贡徒妱让含影带队去,顺便交给了她一个秘密任务,沿途尽可能绘制舆图,并探听沿路各城的风土人情、山川地貌。来南越的路上粗粗打听了部分,这次有光明正大的机会,自然是要补充进去的。
徒妱为她们践行后,含影就带着使臣和贡品上路了,护送的是碧书带的一千人军队,每个都穿着崭新的铠甲,在太阳底下闪闪发光,亮得反光能当镜子用,腰佩宝刀,挺拔昂扬地坐在马儿身上,马蹄声整齐划一,极为震撼。
徒妱站在都城外的凉亭中,笑看他们渐渐远去,侧身对贾代儒说道,“国师,你说我那个好父皇好皇兄的表情会有多精彩?”
徒妱在登基前就和贾代儒说过要封他为国师,贾代儒为了她的名声考虑,本来不想领职,史上哪一个册封国师的君王没被臣子挑刺,生怕他们沉迷虚无佛道,无心治理天下,搞得生灵涂炭民怨沸腾。
徒妱这次本来就是冒天下之大不韪,以女子之身登上政治舞台,即使南越偏远,不像靖朝那么刻板古旧,但她这行为传出去,也会引起天下哗然,后面的挑战多着呢,再封个国师,恐怕天下儒生瞬间就能把祸国殃民的帽子扣在她的头上。
但贾代儒发现他的修为到了瓶颈,再这么一日一日的修炼,也看不到什么进展,突然想到自己偶然间得到的神农氏的功德成仙的法门,试了试,居然有用。
这个法门并不是吸取灵气,反而是和民生关联,他初次修炼有成效还是因为他用求雨符给城外的一处山坡上的梯田降雨,使皇庄佃农免于挑水之苦,挽救了农田的产量,这才感觉到一股力量进入身体,修为有所进益,贾代儒姑且把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力量称为功德之力。
事关民生,当然是有个名头更好用。思量许久,贾代儒还是接受了国师的称号,但和徒妱商量了,待他再在臣民前面显露些本事出来,等国内再安稳些正式册封,正好有个过渡。
面对源源不断出产金子的金矿,徒妱生平第一次体会到数钱数到手抽筋的快乐,女人的天性就是花钱,她也不例外,看着私库中金子一日比一日多,她已经在让匠作画新宫城的图了,顺便把国师府就定在宫城边上。
南越和大靖接壤的地方仍是险峻的高山和大片大片人烟罕至的茂林,唯一一个方便进出的关口便是五岭关,此前徒妱已经招匠人重新修葺了关口,并派了重兵驻守,以免靖朝突然袭击。
进了靖朝地界,张信一行几个永庆帝命令出使南越的使臣才偷偷出了口气,感觉有了一丝安全感,不再像在南越时时刻都要担忧小命问题。
刚想抖抖威风,便看到马车后那一千令行禁止的士卒,他们又偷偷地把脑袋缩了回去。当初以为出使南越是个好差事,多少权贵子弟争抢,现在那几个自视甚高的公子哥,坟头都长草了吧!
靖朝的使臣闭了嘴,这群人中自然就是含影最大,她说为了贡品安全着想,要慢慢走,不然快马加鞭去了京城,贡品出了问题她不负责,谁催谁负责,张信那群人更是连屁都不敢放一个了。
就这么慢悠悠地一路趟过去,他们到京城的时候,已经过去两个多月快三个月了。张信几人撩开车帘,看着高大巍峨的城门,简直要热泪盈眶,穿着单衣走的,这会回来的时候都已经穿上了大毛衣服。
这一路,一千多人马的吃穿嚼用花费不小,他们自带的粮草进了靖朝没多久就吃用完了,但南越这群人居然一点也不慌,一路沿经城市,都要停下来买卖一番。南越的玉石香料、精盐细糖,一路引起疯抢狂潮,他们靖朝人都不知道本朝人家的存粮会有这么多!
他们这乌压压一群人,一路走来,早就有沿路的官员层层上报,永庆帝早已翘首以盼很久了。见他们行走速度太慢,恨不得叫心腹带兵上去迎,让新帝暗中阻止了,就为这,新帝挨了永庆帝不少白眼。
新帝登基没到半年,他早就不是永庆帝心里的好儿子乖儿子了,反而成了逆子。以前和新帝针尖对麦芒的七皇子也慢慢沉静下来,不再和他针锋相对,在朝上愈发温润如玉,叫新帝找茬了几次都没抓到他的痛处,反而让臣子心里嘀咕他是不是心胸狭隘故意找茬。
新帝见占不到他的便宜,反而引起了朝臣的警惕,顿时先蛰伏下来,这下轮到七皇子麻爪了,新帝毕竟是名正言顺的皇帝,不管当初是不是挟众臣逼迫永庆帝,他现在就是皇帝,占据了大义。
永庆帝也不管他的两个儿子是不是斗成了乌眼鸡,反而时不时在中间拱火,让他们斗得更激烈些。他现在的心肝宝贝儿子是九皇子,退位成太上皇时还不忘把他的这个九儿子封了忠顺亲王,跳过了七皇子和八皇子,把赵贤妃气得不轻。
新帝见永庆帝没管七皇子和八皇子,反而宠爱起了九皇子,哪怕知道他是在平衡几个儿子,使他们三足鼎立,然后他一个老父亲高高在上当裁判,但想着昔日的仇怨,还是没忍住刻薄寡恩,只给兄弟俩赏了个郡王。
七皇子大概是早有心理准备,知道新帝会治他,倒也平静地领旨谢恩了,八皇子很不服气,在朝中闹腾了许久,叫众臣都看了一场皇室的笑话,把新帝气的倒仰,但八皇子是新帝的兄弟,郡王的爵位已经很低了,再给他降爵,那他岂不是坐实了刻薄寡恩的名声?
另有南越烧制的各种瓷器茶具、花瓶摆设,最珍贵的莫过于一对白孔雀,这个徒妱是以祥瑞的名义放进贡品里的,希望祥瑞能给她亲爱的父皇大人带来好运,早日解毒恢复身体健康。
至于南越各种珍稀的药草、秘方、医者,甚至永庆帝心心念念的解毒至宝,不好意思,连根草都不给他。
这次的朝贡徒妱让含影带队去,顺便交给了她一个秘密任务,沿途尽可能绘制舆图,并探听沿路各城的风土人情、山川地貌。来南越的路上粗粗打听了部分,这次有光明正大的机会,自然是要补充进去的。
徒妱为她们践行后,含影就带着使臣和贡品上路了,护送的是碧书带的一千人军队,每个都穿着崭新的铠甲,在太阳底下闪闪发光,亮得反光能当镜子用,腰佩宝刀,挺拔昂扬地坐在马儿身上,马蹄声整齐划一,极为震撼。
徒妱站在都城外的凉亭中,笑看他们渐渐远去,侧身对贾代儒说道,“国师,你说我那个好父皇好皇兄的表情会有多精彩?”
徒妱在登基前就和贾代儒说过要封他为国师,贾代儒为了她的名声考虑,本来不想领职,史上哪一个册封国师的君王没被臣子挑刺,生怕他们沉迷虚无佛道,无心治理天下,搞得生灵涂炭民怨沸腾。
徒妱这次本来就是冒天下之大不韪,以女子之身登上政治舞台,即使南越偏远,不像靖朝那么刻板古旧,但她这行为传出去,也会引起天下哗然,后面的挑战多着呢,再封个国师,恐怕天下儒生瞬间就能把祸国殃民的帽子扣在她的头上。
但贾代儒发现他的修为到了瓶颈,再这么一日一日的修炼,也看不到什么进展,突然想到自己偶然间得到的神农氏的功德成仙的法门,试了试,居然有用。
这个法门并不是吸取灵气,反而是和民生关联,他初次修炼有成效还是因为他用求雨符给城外的一处山坡上的梯田降雨,使皇庄佃农免于挑水之苦,挽救了农田的产量,这才感觉到一股力量进入身体,修为有所进益,贾代儒姑且把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力量称为功德之力。
事关民生,当然是有个名头更好用。思量许久,贾代儒还是接受了国师的称号,但和徒妱商量了,待他再在臣民前面显露些本事出来,等国内再安稳些正式册封,正好有个过渡。
面对源源不断出产金子的金矿,徒妱生平第一次体会到数钱数到手抽筋的快乐,女人的天性就是花钱,她也不例外,看着私库中金子一日比一日多,她已经在让匠作画新宫城的图了,顺便把国师府就定在宫城边上。
南越和大靖接壤的地方仍是险峻的高山和大片大片人烟罕至的茂林,唯一一个方便进出的关口便是五岭关,此前徒妱已经招匠人重新修葺了关口,并派了重兵驻守,以免靖朝突然袭击。
进了靖朝地界,张信一行几个永庆帝命令出使南越的使臣才偷偷出了口气,感觉有了一丝安全感,不再像在南越时时刻都要担忧小命问题。
刚想抖抖威风,便看到马车后那一千令行禁止的士卒,他们又偷偷地把脑袋缩了回去。当初以为出使南越是个好差事,多少权贵子弟争抢,现在那几个自视甚高的公子哥,坟头都长草了吧!
靖朝的使臣闭了嘴,这群人中自然就是含影最大,她说为了贡品安全着想,要慢慢走,不然快马加鞭去了京城,贡品出了问题她不负责,谁催谁负责,张信那群人更是连屁都不敢放一个了。
就这么慢悠悠地一路趟过去,他们到京城的时候,已经过去两个多月快三个月了。张信几人撩开车帘,看着高大巍峨的城门,简直要热泪盈眶,穿着单衣走的,这会回来的时候都已经穿上了大毛衣服。
这一路,一千多人马的吃穿嚼用花费不小,他们自带的粮草进了靖朝没多久就吃用完了,但南越这群人居然一点也不慌,一路沿经城市,都要停下来买卖一番。南越的玉石香料、精盐细糖,一路引起疯抢狂潮,他们靖朝人都不知道本朝人家的存粮会有这么多!
他们这乌压压一群人,一路走来,早就有沿路的官员层层上报,永庆帝早已翘首以盼很久了。见他们行走速度太慢,恨不得叫心腹带兵上去迎,让新帝暗中阻止了,就为这,新帝挨了永庆帝不少白眼。
新帝登基没到半年,他早就不是永庆帝心里的好儿子乖儿子了,反而成了逆子。以前和新帝针尖对麦芒的七皇子也慢慢沉静下来,不再和他针锋相对,在朝上愈发温润如玉,叫新帝找茬了几次都没抓到他的痛处,反而让臣子心里嘀咕他是不是心胸狭隘故意找茬。
新帝见占不到他的便宜,反而引起了朝臣的警惕,顿时先蛰伏下来,这下轮到七皇子麻爪了,新帝毕竟是名正言顺的皇帝,不管当初是不是挟众臣逼迫永庆帝,他现在就是皇帝,占据了大义。
永庆帝也不管他的两个儿子是不是斗成了乌眼鸡,反而时不时在中间拱火,让他们斗得更激烈些。他现在的心肝宝贝儿子是九皇子,退位成太上皇时还不忘把他的这个九儿子封了忠顺亲王,跳过了七皇子和八皇子,把赵贤妃气得不轻。
新帝见永庆帝没管七皇子和八皇子,反而宠爱起了九皇子,哪怕知道他是在平衡几个儿子,使他们三足鼎立,然后他一个老父亲高高在上当裁判,但想着昔日的仇怨,还是没忍住刻薄寡恩,只给兄弟俩赏了个郡王。
七皇子大概是早有心理准备,知道新帝会治他,倒也平静地领旨谢恩了,八皇子很不服气,在朝中闹腾了许久,叫众臣都看了一场皇室的笑话,把新帝气的倒仰,但八皇子是新帝的兄弟,郡王的爵位已经很低了,再给他降爵,那他岂不是坐实了刻薄寡恩的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