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盛之后的燕国开始对外用兵,先是秦开率领燕军大破东胡向东拓地千里,随后燕国又抓住机会组织了一波五国伐齐,险些就完成了将齐国完全吞并这蛇吞象的壮举。
可以这么说,燕昭王时代是整个燕国自建国七百年以来,最为强大也最为扬眉吐气的时间段。
只可惜一代英主燕昭王死在了即将彻底吞并齐国的前夕,他的儿子燕惠王即位之后中了田单的离间计,用骑劫替换了乐毅主帅之位,最终悲催的成为了田单复国的背景板和反派人物。
于是在这短暂的荣光过后,燕国再次没落,重新回到了熟悉的战国受气包之位,直至如今。
诗仙李白曾有诗云:“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簪折节无嫌猜。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讲得便是燕昭王时代以及其衰落之后的事情。
但燕昭王时代的终结距离现在毕竟只不过才过去了二十多年,如今的燕国之中,仍然有着这位伟大君王的许多遗泽,武阳城就是其中之一。
和楚国有郢都和鄢都一样,燕国也有两个都城,分别是上都蓟城(又称蓟都)和下都武阳城。
这座武阳城位于北易水和中易水之间,长十六里宽十里总体呈不规则长方形,总周长达到了惊人的五十里,在燕昭王时代曾经是天下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没有之一。
武阳城分为东西两城,东城为宫城西城为郭城,以东北(即燕国所处方位)为尊,和当今天下其他诸国以西南(周朝天子所在方位)为尊的惯例完全不同。
而在宫城之中又有三座高台宫殿,从南向北依次是武阳台、望景台和张公台,除此之外城外还有一座专为祭祀之用的老姆台。
这宫城便是当今燕王所居住的地方了。
十二年前,燕国权臣公孙操弑燕惠王,其后从王族之中择一傀儡登基,这便是当今燕王。
由于弑君事件发生在蓟都并且引发了极坏的国际影响,故此燕王登基之后并不在蓟都居住,而是长期住在了这下都武阳城之中,燕国的政治中心也渐渐的从蓟都转移到了武阳。
这一天中午,武阳台之中刚刚结束了一场大朝议,燕国的大臣们成群结队的从高台上的宫殿中走出,然后各自坐上自己的马车离开。
走在最后的是一名花白头发、身着赵国胡服的老者,以及一名年纪轻轻但颇为沉稳的燕国帅哥。
老者便是赵国的使臣庞煖,而老者身边的帅哥名叫乐间,乃是燕国的昌国君。
这位昌国君乐间有着一个大名鼎鼎的老爹,便是那位曾经威震天下的燕国大将军乐毅。
乐毅在被燕惠王解职之后因为害怕被卸磨杀驴,所以乐毅就逃回到了自己的母国赵国,并被赵国封为望诸君。
后来乐毅和燕惠王和解,于是燕惠王便让乐毅的长子乐间继承了乐毅在燕国的昌国君爵位,由此乐毅家族重归燕国朝堂,乐间也在自己父亲死后成为了燕国朝堂之上的亲赵派领袖之一。
此时此刻庞煖和乐间这一老一少的心情看上去都不算太好,这显然是因为刚刚结束那场大朝议的缘故。
庞煖对着乐间低声道:“昌国君,吾观燕王之言行,多有攻赵之意也,今燕国已恶于齐,现又欲伐赵,此岂非自取灭亡乎?望君多说于燕王,务使燕王不做此愚行也。”
乐间摇了摇头,叹道:“庞先生之言,吾岂不知?可大王素来不喜与吾,此事吾亦是难以为之啊。”
庞煖听了乐间的话,不由得颇为失望。
在庞煖看来,这原本应该是一趟非常轻松的出使任务,怎知道在进入了燕国境内之后才发现燕国人似乎已经是磨刀霍霍准备发动战争了。
可以这么说,燕昭王时代是整个燕国自建国七百年以来,最为强大也最为扬眉吐气的时间段。
只可惜一代英主燕昭王死在了即将彻底吞并齐国的前夕,他的儿子燕惠王即位之后中了田单的离间计,用骑劫替换了乐毅主帅之位,最终悲催的成为了田单复国的背景板和反派人物。
于是在这短暂的荣光过后,燕国再次没落,重新回到了熟悉的战国受气包之位,直至如今。
诗仙李白曾有诗云:“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簪折节无嫌猜。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讲得便是燕昭王时代以及其衰落之后的事情。
但燕昭王时代的终结距离现在毕竟只不过才过去了二十多年,如今的燕国之中,仍然有着这位伟大君王的许多遗泽,武阳城就是其中之一。
和楚国有郢都和鄢都一样,燕国也有两个都城,分别是上都蓟城(又称蓟都)和下都武阳城。
这座武阳城位于北易水和中易水之间,长十六里宽十里总体呈不规则长方形,总周长达到了惊人的五十里,在燕昭王时代曾经是天下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没有之一。
武阳城分为东西两城,东城为宫城西城为郭城,以东北(即燕国所处方位)为尊,和当今天下其他诸国以西南(周朝天子所在方位)为尊的惯例完全不同。
而在宫城之中又有三座高台宫殿,从南向北依次是武阳台、望景台和张公台,除此之外城外还有一座专为祭祀之用的老姆台。
这宫城便是当今燕王所居住的地方了。
十二年前,燕国权臣公孙操弑燕惠王,其后从王族之中择一傀儡登基,这便是当今燕王。
由于弑君事件发生在蓟都并且引发了极坏的国际影响,故此燕王登基之后并不在蓟都居住,而是长期住在了这下都武阳城之中,燕国的政治中心也渐渐的从蓟都转移到了武阳。
这一天中午,武阳台之中刚刚结束了一场大朝议,燕国的大臣们成群结队的从高台上的宫殿中走出,然后各自坐上自己的马车离开。
走在最后的是一名花白头发、身着赵国胡服的老者,以及一名年纪轻轻但颇为沉稳的燕国帅哥。
老者便是赵国的使臣庞煖,而老者身边的帅哥名叫乐间,乃是燕国的昌国君。
这位昌国君乐间有着一个大名鼎鼎的老爹,便是那位曾经威震天下的燕国大将军乐毅。
乐毅在被燕惠王解职之后因为害怕被卸磨杀驴,所以乐毅就逃回到了自己的母国赵国,并被赵国封为望诸君。
后来乐毅和燕惠王和解,于是燕惠王便让乐毅的长子乐间继承了乐毅在燕国的昌国君爵位,由此乐毅家族重归燕国朝堂,乐间也在自己父亲死后成为了燕国朝堂之上的亲赵派领袖之一。
此时此刻庞煖和乐间这一老一少的心情看上去都不算太好,这显然是因为刚刚结束那场大朝议的缘故。
庞煖对着乐间低声道:“昌国君,吾观燕王之言行,多有攻赵之意也,今燕国已恶于齐,现又欲伐赵,此岂非自取灭亡乎?望君多说于燕王,务使燕王不做此愚行也。”
乐间摇了摇头,叹道:“庞先生之言,吾岂不知?可大王素来不喜与吾,此事吾亦是难以为之啊。”
庞煖听了乐间的话,不由得颇为失望。
在庞煖看来,这原本应该是一趟非常轻松的出使任务,怎知道在进入了燕国境内之后才发现燕国人似乎已经是磨刀霍霍准备发动战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