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样是一个奇异的图案,他只能分辨出有祥云和竹枝的图案,其他的文字与图案则是完看不懂了。

    魏摇光指着那张纸给他略做解释,“这是印章刻好后,盖在纸上的样子,是一个很古老的字与一些象征图案组合到一起的,我自己瞎想出来的,庸枝你去刻章时,给师傅讲一下,可以让师傅做一些适当的修改。”

    何庸枝收好图样,道“好的,公子。”

    “嗯,这里暂时没事了,呢还有别的事情吗?”魏摇光拿起看了一半的书,准备继续看下去了。

    何庸枝是一个非常合格的管家,他立刻告退,给摇光留出安静的时间。

    至于摇光,她完不担心,确定了何庸枝是姜十七的人后,她就把大部分的事都交给他去办了,毕竟姜十七身边的人没有太笨的。

    而且,眼下的她真的有些急事要做,她准备参加明年的春闱,就是院试,这个考试每三年举行两次,错过了可就得再等一年半了,她可没有这个时间等下去了,在她的计划里,要连续参加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的,最好三年之内就可以通过此道走进齐国的朝堂。

    不是她着急,而是她没有太多时间了,清霞门最多能撑过五年,五年后战乱必起,而那时她手里必须要有一些势力,否则凭什么成为这样的生门呢?

    况且,她完不知道大师兄的消息,更加不能主动联系他,无论如何,她要做的就是努力走上权利的巅峰。

    魏摇光手指无意识地捏紧了书页,心里已经是波涛汹涌了。

    一份国恨加上一份家仇,如今又有一份希望在身,她的每一步都不容许出错,都需要面准备,力求一击必中。

    有压力吗?压力是有的,但是这又算什么?人本来就没有几个是痛快的,负重前行又如何?没在怕的!

    摇光低头强迫自己看书,书是读不完的,却是极其有用的。

    时光又悄然而逝,在魏摇光整日读书的时光里何庸枝已经刻好了张,写好了邀请函,并且派人送到了怀柔城的一些文人才子手里。

    当那些精美的邀请函到了文人才子的手里时,他们都对“理正苑”这个名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四月里的月圆之约产生了期待。

    怀柔城里渐渐传言渐起,人们在茶余饭后,在茶馆酒楼,好奇地谈论着关于横笛巷尽头的那家理正苑的主人,有人说,那是一个博学的主人,这天下就没有他不知道的事情;也有人说他是一个特别温柔的人,长得玉树临风,又极有才华;还有人说他是一个年轻的公子,来自一个落魄的家族,那个家族是世代的书香世家,不幸家道中落,但是小公子有本事,自小熟读经史子集,学问渊博。

    这些消息不知真加,人们不在乎这个,人们喜欢的是这事情的传奇度,足够吸引到他们的好奇心。

    且不论这些话的真假如何,单说这邀请函,理正苑发出的邀请函给了城中的每一个学子文人才子一个机会,因为他们不计门第高低,不顾年纪,不算才识深浅,只要感兴趣就都拿着请帖去参加宴会。

    这样的举动无疑就是一个催化剂,一下子就把气氛吵热了,大家都在讨论这事,都在期待着宴会的开始,也都想见一见理正苑的主人。

    外面的情况每一天都在变化,理正苑里面的人却都不怎么关心,他们在为月圆之夜的宴会而忙碌着。

    宴会将会在宅子的最东面的一个叫做“镜花亭”的水榭里举行,那里本身就是宅子里的花园,里面池塘水池相互交落,假山叠泉瀑布到处都是,还栽种着许多花草树木,廊桥栈道修建在水面上,雕花的窗与月洞门完美诠释着造景与借景的园林造林手法。

    总之,镜花亭所在的花园是一个很美丽很典型的园林花园,也是一个很适合举行这样宴会的地方。

    到了宴会开始的这天,理正苑打开了乌木大门,何庸枝站在大门口处,迎接宾客,府里的家仆们则是要带领这宾客把他们领到镜花亭,小丫头们守在镜花亭,负责端茶递水。

    进入带理正苑的文人才子们一个个带着惊叹的目光观赏着这座美丽而又精巧的园林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