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夜晚已经有些凉意,微风吹过水池,带来水面特有的一丝凉润气息,在长长的走廊里,两名丫鬟提着灯笼在前面引路,淡淡的橘红色灯光洒满一路。

    后面是楚王妃裴敏秋,拎着一只精巧的小食盒,身着一袭细麻白裙,又罩一件短襦,肩上披着长长的红帛,步履摇曳,仪态轻盈。

    裴敏秋秀眉微蹙,今天晚饭她的夫君几乎没有动筷子,她还以为是在晋阳宫吃过了,可问他的亲兵,才知他并没有在晋阳宫用餐,亲兵说他有些心事重重,这让裴敏秋心中有些惊讶,发生了什么回事?

    走到内书房前,裴敏秋敲了敲门,“夫君,是我!”

    “进来!”房间里传来杨元庆的声音。

    裴敏秋推门进去,只见房间里光线昏暗,居然没有点灯,窗户开着,一轮月光撒进房间,给房间里抹上一层银白之色,她的夫君就靠在一张带后背的软榻上,隐隐可以看见软榻上方露出他的金冠。

    裴敏秋笑着摇摇头,这般诗情画意么?她将食盒放在桌上,点亮了灯,柔和的灯光顿时弥漫了整个房间。

    她见房间颇有几只蚊子,连忙上前放下纱窗,回头笑道:“是会意吟诗,还是舍身喂蚊?”

    杨元庆拍了两只蚊子,苦笑一声道:“是我送饭来吗?”

    “你说呢!”

    裴敏秋娇嗔地反问丈夫一句,打开食盒,将几盘小菜和一碗米饭放在他面前,又从食盒里取出一小瓶蒲桃酒和一只杯子。

    “快趁热吃吧!”

    杨元庆着实有些饿了,他拾起筷子,端起饭碗吃了起来,忽然。他停住筷子问道:“现在斗米多少钱?”

    “大概四十钱吧!麦子便宜一点,我听说是三十五钱。”

    “这个价格也不便宜啊!”

    杨元庆眉头一皱,他记得中原大战之前是二十五钱一斗,几个月时间,居然涨了十五钱。

    正如现在猪肉价格是衡量物价的重要指标,在隋唐乃至很长一段时间,粮价高低则是物价的直接标准,民以食为天。没有饭吃就要造反。因此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把粮价看得比天还重。

    杨元庆沉吟一下又问妻子:“你觉得今年真是灾年吗?”

    他知道妻子并不是在深宅大院里养尊处优,她也经常和下人交流,很了解外界的情况。

    裴敏秋这才明白丈夫为什么晚饭没有胃口,原来是担心灾年,她也坐下来,拎起小酒瓶给丈夫倒了一杯酒。柔声劝他道:“灾年不是很正常吗?哪有年年丰收的道理,粮食歉收,日子就过紧一点。粮食丰收,大家就宽裕一点,千百年来。不都这样过来吗?夫君何必这么担忧。”

    “可是今年非同寻常,大隋有河北和中原两大负担,还有青州可能爆发饥民潮,搞不好又要造反。”

    “其实但凡民众有一点能活下去,没有人会想造反。关键是官府要赈灾得力,别像隋末一样,明明官仓有粮食,就不肯放粮,逼得人不得不造反,祖父就是这样告诉我的。”

    一句话倒提醒了杨元庆,有时间他倒要去拜访一下裴矩,听听他的意见。

    想到这,他端起酒杯一饮而尽,对裴敏秋道:“明天一早,我要去城外视察农田抗旱,我准备带宁儿一同去视察……太原城南,过了一片村庄后,便是一望无际的农田,按照隋朝的均田制,除了普通农民外,隋朝的官员也有永业田和职分田,按照官阶高低,共分为九等十八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