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多年的锦衣卫历练,使得王孝珍办事比以前沉稳的多,说话也更加有水平。

    李起没有说话,王孝珍也只是在后面弓着腰,耐心且恭敬的等待李起的最新指示。

    过了许久,李起才是说道:“都是百姓的一片心意,朝廷收也就收了。

    不过基层小吏这方面,还有负责接收的户部,你要认真侦查,断然不能给他们可趁之机。”

    伸手捞钱这种事情最难度约束,但也最容易杜绝,难不难,容不容易,就看第一次用没有把握好。

    如果第一次没杜绝好,以后便一发不可收拾。

    崇祯年间贪官污吏遍布,便是因为这个头没有抓好。

    当然,这个头也不是在崇祯年间才有的,在之前很早一段时间就已经出现,

    并且官员们认为捞取好处,早已成为习惯和理所应当的事情。

    如果官员们对这种行为竟然达成如此荒谬的共识和默认事实,那么这也意味着整个体制的崩坏。

    “是,皇爷,请皇爷放心。这段时间孝珍已经将所有锦衣卫洒了出去,让他们四下侦查,

    孝珍保证一旦有人上下其手,则必然逃不过孝珍耳目。

    至于这户部官员皇爷更加不用担心,他们的举动尽在锦衣卫掌控之中。

    这些人都是读书人出身,为官多年,且学识过人,皇爷雷霆手段,英明神武,这些人也不敢伸手。”

    “很好,孝珍,这几年你进步很大,朕很欣慰。”

    李起夸赞了一句,只让王孝珍心里是激动不已。不过王孝珍面上却依然郑重无比,“都是皇爷栽培的好,若不是皇爷,孝珍我又算个什么东西。”

    李起微笑着摆了摆手,“不用怎么说,还记得当年你叔父王公公伴随父皇身边,那时候朕年岁也不大,你叔父还背过朕呢。”

    说到这里,李起叹息一声,“没想到世事变幻莫测,家国竟是遭遇那般事故,父皇也是死了社稷。

    不过好在身边也有你叔父伴随,不至于黄泉路上孤单一人,无人作陪。

    就凭你叔父的这份忠心耿耿和节义,只要你王孝珍好好当差,王家百年富贵定少不了你的。”

    “孝珍多谢皇爷恩赐。”

    虽然说王孝珍是个太监,但是他也有自己的家人,并且这时候他也和另一个宫女绝成了对食,恩爱融融。

    李起见他们恩爱,特下圣旨,让他们成婚,还在宫外赐予了府邸,过上了令人羡慕的日子。

    去年王孝珍还收养的一个孩子做义子,家里也是更加欢声笑语,让王孝珍生活有了目标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