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灵物必须有合适的环境以及成百上千的积累,才能够诞生,岂能是依靠人类可以催生的。

    《南山杂记》当中记载到,有一回陶渊明从赤目江中打捞上来一块灵石,可把他乐坏了,当即唤来好友十几人,在竹林当中吟诗作对,填赋弄骚。

    挖小池子可不简单,尤其还是以一人之力,哪怕左林现在体质变好了许多,那也是相当费时费力的。

    足足挖到傍晚,这才勉强弄出一个初具规模的小池子,大约长五米宽三米深两米。

    没有现代工具,相当吃力。

    好在弄好了,左林来不及休息,如今的莲花正躺在地面上,灵气流失相当严重。

    管子不够长,左林只能拿着水桶到小溪边接水,幸亏这里离小溪已经很久了。

    一桶桶溪水往里灌下去,水面正好升到一半的地方,左林停了下来。

    他另外拿出那十几颗树种,这是他在农场内捡到的树种,当地人称为鹅掌柴。

    这是一种灌木丛树种,特别适合拿来布下护灵阵,以此形成灵物适合居住的环境。

    将之前的灵泥放进池子当中,莲花慢慢地移植到灵泥上,小心地呵护着。

    左林这也是依葫芦画瓢做的,之前可没有经验,当然他不觉得陶渊明会骗他,他只是担心会因为经验不足毁了一颗灵物,那可就是暴遣天物了。

    左林每天都会备上一些灵水,尽管目前种植规模不大,不需要那么多灵水,但华夏人总有以备不时之需的习惯。

    这就好比华夏人有储蓄的习惯,常常受到外国人的不理解,往往会误会华夏人不懂得享受。

    灵水浇灌在鹅掌柴上,不到几分钟,这树苗就冒出来了。

    莲花的灵气被护灵阵保护住,荧光闪烁。

    左林抡起砍刀,砍了好几十截的树枝,简单围着池子打下树桩,做成篱笆。

    忙完了这些,左林才真的停了下来。

    莲花躺在池子里,宛如一位绝世美人,摇曳起舞。

    怪不得周敦颐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左林似乎有点了解周敦颐的心情了。

    莲上百夜知

    客下木成舟

    不问君出处